陶希武他们这一届是93级,导演系就十几个人,目前最出挑的是来自山西的贾樟柯。
前年他用录像机拍了一部短片《小山回家》,受到了燕影教授们的赏识,并被推选参加了96年的香江独立短片级录像比赛,获得了比赛大奖。
借此结识了制片人周强,为他拉来了20万元的投资,现在正在拍摄人生的第一部长片《小武》。
还未毕业,就获得了短片荣誉,并因此获得了执导长片的机会。
对于燕影的学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他们从学校走上社会最梦幻的开局。
而陶希武等人带回的消息,相较于贾樟柯的一步一个脚印,更像是一夜暴富的神话。
同学们口耳相传的同时,一些流言也在私下悄然流传。
“你也不看看人家陶希武他姑是谁?”
“拉个投资,拍个电影算什么事?要不你以为他凭什么当这个导演?”
“就是!
别羡慕了,投胎是门技术活,人家从出生就站在咱们够不到的终点了!”
……
燕影的这些流言并没有逃过陶希武的耳朵,他听到这些言论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在刚上学那阵确实畅想过当个大导演,但这回拉投资,他真没存着仗势要自己当导演的心思。
就是想跟几个要好的同学在毕业前攒一部片子,也算是对得起大学这四年的时光。
这一日,他拿着拟好的演员名单来到小六部口胡同找林朝阳。
见林朝阳正与人说话,便等在了厢房。
家里来的客人是人艺的院长刘锦云,人艺的几任院长都是一线的编剧、演员出身,极其重视剧本创作。
这些年话剧行业不复当年盛景,很是落寞。
人艺身为国内话剧界的扛把子,倒不愁开戏,愁的是剧本、愁的是人才。
人艺不缺剧本,但缺少好剧本。
人艺也不缺人才,但人才现在都在向影视行业流。
而这两个问题说到底是都是钱闹的,人艺每年都有上面拨款,不过数目并不大,更多的还是靠演出收益。
这些年物价飞涨,人艺的票价也跟着涨了不少。
可剧场演出,收益终究是有限的。
在人艺演话剧,每个月工资加补助,也就几百块钱。
写剧本的更惨,一部剧本磨大半年,甚至是一两年,稿费就一两千块钱,以后演出分成每年也就两三百块钱。
人艺的演员、编剧,在文艺界那都是数得着的精英。
演员到外面演个电视剧的配角随随便便就是几千块钱到手,编剧去写电视剧剧本,一集也有几百块。
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这些文艺工作者安贫乐道,是不现实的。
好在人艺的名望够大,院里的职工多是出去兼职赚个外快,少有真正离开剧院的。
刘锦云去年才上任,迫切希望改变人艺当前的窘境。
钱的事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因此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挖掘好剧本上。
有了好剧本,演员才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排练和演出中,票房才能卖得好,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对于人艺的发展才是长久有利的。
当年林朝阳在话剧领域牛刀小试,结果《天下第一楼》在人艺一演就是快16年,演出场次直逼《茶馆》。
每逢公演必定爆满,甚至还有人兜售黄牛票,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赶上这次为林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演出,刘锦云心中便兴到了请林朝阳出山,写出话剧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