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选、终选各自独立,并不会影响结果的公正和公平。”
林朝阳表达完了自己的意见,马烽颔首道:“这个我当然知道。
但现在是多事之秋,多加小心是有必要的。”
接着,马烽又说了些文协这大半年的不顺。
除了人员更迭之外,茅盾文学奖的评奖也受到了影响。
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周期为每三年一届,本来在1988年初文协方面就应该开始筹备评奖工作,但为了庆祝国庆40周年,文协就打算把颁奖时间推迟在89年国庆左右。
如此一来,评奖工作自然要推后了,88年12月才开始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筹备。
程序一如以往。
截止至次年3月,全国各地向评奖办公室共推荐长篇作品104部。
4月,评奖委员会名单确定,读书班成员确定,预定在6月在山东言谈举办读书班筛选作品。
到89年年末,文协方面作出决定,将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年由87年延长至88年,之后各地又再次向评奖办公室补报推荐了作品。
这个时候马烽才走马上任,好不容易捋顺了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工作,马上又要举办庄重文文学奖的评奖。
“唉!
这事啊,全赶到一块了!”
马烽说着叹了口气。
他这样的态度自然是不想让林朝阳对文协插手庄重文文学奖不满。
林朝阳态度自然轻松,对此也没说什么,他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跟文协找不痛快。
“那个,朝阳啊,其实我还有件事……”
马烽神色有些不好意思。
林朝阳轻笑着问:“你们不会是想跟我化缘吧?”
“要化缘也应该找你们家那口子。”
马烽哈哈笑着说。
他对林朝阳家的情况有所了解,知道林朝阳写作赚的虽多,可陶玉书在香江的事业做的更大。
开过玩笑,马烽正色说道:“茅盾文学奖现在评了两届,第一届《棋圣》得了奖,第二届《闯关东》得了奖。
现在已经是第三届了,去年年末花城出版社把你那部《寄生虫》报送到评奖办公室了……”
马烽的语气犹犹豫豫,憋了一会儿才说:
“朝阳啊,你看,两届总共也就11部作品获奖,你一个人就占了两个名额……”
话说到这里,林朝阳哪里还能不明白马烽的意思。
这是嫌他拿奖拿的太多了!
不过林朝阳倒是并不介意,毕竟是已经拿过两届的奖项了,这就好比去了几年的足疗店,硬件条件再好也审美疲劳了。
“那我让花城出版社那边申请一下,《寄生虫》就不参评了。”
林朝阳的态度十分痛快,反倒让马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那不至于,不至于。
你看这一届评完,你就当个评委吧,怎么样?”
马烽说完这话,特意说明,“以你的实力,拿奖是大概率的事,临时退出也不合适。”
林朝阳觉得马烽考虑的也算周到,欣然同意了这个要求,但还是说道:
“以后作品不参评就是了,评委我就不当了,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