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
们见状,亦迅速起身,一迭声劝阻秦始皇收回这个所谓
"仁政
"的念头。
在魏壮刚列举赵高的罪状时那种慷慨陈词的情景,此刻如同烟消云散,无踪可寻。双手交抱于胸前,背倚而立,眼神注视前方,显得格外冷静沉着。
“圣师有语:君如船,民如水,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蒙毅从容地站在众人之中,并对着所有官员发言,“秦国为何能在战国中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那是因为当初改革先贤商鞅的功绩,使秦国崛起!”
“诸位都是秦国的高级官员,为
所信任和重用,理当共享富贵。现正处在统一天下初成,万众人心凝聚的关键时刻。
"永不征税
"确实能减小民众的经济压力。
至于军需补给的粮食,自有解决方案,并不是要与民夺利对不对?”
蒙毅的一席话堪称针砭之言,像是一个大铁锤直接敲在了官员的头上,令众人再无力反驳。
赢政点头坐稳,蒙毅的确不同于寻常,其心向皇帝,更是深得圣心。
"副相所议极是有见地,如今统一尚不深,六国之人不应被视为多余之害物,对他们过于苛刻实不正义。况且中原大地已是中华民族发源之土壤,秦国一旦实现统一,便将打破国与国的界限,让所有人都成为了大秦国的人!”
当这话出口后,许多的官员都不由陷入沉思,内心感到颇为震撼与共鸣。
而对于蒙恬和魏壮等人的看法,蒙恬似乎坚信当前的最大敌人便是北方的匈奴族部落,其他威胁都显得微不足道。
相比之下,蒙毅却更直接被楚风的影响深远,他早就打定主意要改变二世秦朝
秦朝获得了高产农作物,以后将会有很多余粮可用作贸易。
待到高产农作物能用于种植之时,朕将收取一定比例作为回报。”
这是在初探地窖时,楚风突然灵光一闪想到的一个建议。
若果真有此物,秦始皇完全有权设定规则。
持有高产农作物的农户、雇户乃至领主都需要根据特定数额,每年贡献谷物作为报酬,以弥补所取得的农作物数量多于一般水平。
毕竟这是每亩产百石的高产粮食,种植后可能带来丰富的收获。
实则亦为一种“赋役”,却在表面上显得相对容易为人接纳。
首先实行的是永不加重赋的政策,接着又从中收获高产农作物的小分账,表面看上去是农耕户占得上风。
在推行仁政之后,自然而然迎来了第三套计划的启动。
“这第三步。。。”
秦始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在历史舞台上投下一场跨越千年的震波。文武百官个个
高涨,心中既有兴奋又有疑惑与困惑,想开口表达异议或进谏,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起点。
其中较为明智的将领隗壮主动开口:“陛下手中的这场科举考,究竟将设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