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心中,九年岂不等同于瞬息之间?”
朱棡直视朱标道。
此言一出,朱标顿时呆滞当场,眼底掠过一丝困惑。
朱棡所言有错吗?
朱标毫无辩驳之力。
确实,繁华非旦夕能成,但大明已历九年,全国各地乃至老家凤阳每日都有人逝去,或因饥饿,或因严寒。
大明所有的国策推进迟缓,成效寥寥,对百姓的生活并无实质助益。
究竟要多久,才能实现老朱所憧憬的繁华?
“此路漫漫啊。”
许久之后,朱标才缓缓提起复杂的眼神,望向远方低语。
“太祖皇帝不可冒犯,更不可责备,若违其意,轻则责罚,重则株连九族,立斩示众。”
“而前者针对我们,后者针对百官,如此早朝又有何意义?”
“不过是老者一人独断,所谓勤政不过是他展现自身文武兼修的表象罢了,你环顾
面对朱标的疑问,朱棡略作沉吟,随后徐徐站起说道:“太平盛世,在我看来,绝非朝廷表面的歌舞升平,也不是史册中的溢美之词。”
“而是这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上,每位普通百姓早晨醒来时脸上的希望与平静。”
“是田间稻谷丰收,街巷中欢声笑语,孩子能够自由嬉戏,年轻人得以施展才华,老者能够安享晚年。”
“是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每个人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归属,活得有尊严有价值。”
然而,朱棡随即话锋一转,声音低沉地说道:“可现实呢?我们见到的是穷人愈加贫困,富人愈发富有,劳苦大众辛勤耕耘却依旧食不饱腹。
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官府与民众争夺利益。”
“就像洪武初年那些违法的功臣贵族侵占百姓田地,难道这些还不够说明吗?所谓的太平盛世的大明朝,距离真正的盛世该有多遥远啊!”
说完,朱棡轻轻拍了拍手,重新坐在了朱标身旁。
朱棡的话语如同巨石坠湖般震撼了朱标的心灵,他内心顿时百感交集。
“大明需要变革。”
“只有打破旧制,才能走得长远。”
两人再次陷入长久的沉默,朱标才终于站起来,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可是,仅靠我们两个人的力量,真的能够动摇根深蒂固的传统制度吗?”
月光洒落下来,朱棡的嘴角微微翘起,但他依然看着站起来的朱标问道:“那便如你所说,该杀则杀,该除则除!”
朱标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峻。
“你就不担心动作太大反而弄巧成拙?”
朱棡依旧抬起头问。
“父亲本是一介平民,尚且能够成为天下之主,那么大明变法,破旧立新,又何尝不可?”
朱标依然坚定地回答。
“即便触怒整个天下?”
朱棡继续追问。
“天下并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
大明建立是为了民众,怎能与士人共治天下?我要的是大明与百姓共享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