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棡神色如常,语气平静。
言语之间,对永乐帝的态度明显冷淡,与对徐皇后的亲近形成鲜明对比。
徐皇后听罢,再次叹息一声。
父子之间本不该有长久的怨恨,然而在洪武六年的某一天,朱棡因一场激烈的争吵愤然离京,直奔太原就藩。
这一年,他才刚满十六岁。
这种年纪,怎能立刻就藩?
即便是在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居然也答应了这件事。
无论马皇后如何哭闹、责骂,甚至数月不理睬朱元璋,他也始终坚持自己的决定。
从那时起,朱棡便再也没有回到应天府。
但仅仅三年,他的威名便在整个大明传遍。
尤其在洪武八年的草原之战中,他大败名将扩廓帖木儿,令其狼狈逃窜,更让北元陷入绝境,从此不敢轻易露头。
同年,扩廓帖木儿去世,朱元璋一道诏书,授予朱棡指挥山西十六万大军的权力。
朝廷内外一片哗然,反对之声不断,但朱元璋强硬镇压,甚至处死了几位御史。
“还在为父亲的事生气吗?”
这时,马皇后拉着朱棡的手说道。
“没有。”
朱棡轻轻摇头。
“棡儿。”
马皇后拍拍他的手,继续说:“听娘的话,跟父亲一起吃饭,父子之间哪有什么深仇大恨?”
她总觉得,父与子之间的矛盾,不过是缺乏沟通造成的。
若能坐下来好好谈谈,或许就能冰释前嫌。
对此,朱棡依旧沉默。
马皇后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但她已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不会放朱棡离开坤宁宫。
“老三。”
忽然传来一声惊喜的呼唤,朱棡回头,只见太子朱标正朝这边走来。
“大哥。”
朱棡站起身,笑着回应。
“长高了不少。”
朱标拍拍朱棡的肩膀,笑着说。
“你也该活动活动筋骨。”
朱棡皱眉看着朱标说道。
“刚睁开眼就全是国事,哪有闲工夫去动那些?”
朱标苦笑着摇头答道。
朱标自幼辅佐朱元璋处理政事,还要读书,哪里有机会锻炼身体呢?
“我会在应天府住几天,这期间你到我府上,我教你一套我自己琢磨的养气拳,每天早上起来打一遍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