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我没说错吧,你也被收买了。”黄氏揶揄道。
招弟娃很大方的给了小鱼一个馒头,两个娃抱着脸大的馒头啃得特别香。
“行,那我就去试试。”黄氏是个爽快人,把娃让招弟看着,自己便去了,不一会,很快就出来了。
“怎么样?”
“不怎么样,反正后日我与你一同来!”黄氏假装失落道。
“唉!咦,你应上了!”招弟慢半拍反应上来。
“哈哈,是的。”招弟的海带他们居然也收了。两个人牵着娃兴奋的回了家。
晚间,林水生回了家,黄氏端上菜,夫妻俩不约而合的开口道,“我有个事跟你说!”
“我先说吧,我后天去陈记作坊干活去了,那边能带娃,反正在家也闲着,你觉得呢?”黄氏吃了口鱼道。
“恩,挺好的,那你去吧,我跟那些兄弟们也入伍了,现在这个官不错,听说准时发饷,我们想先试试,反正吃得好,至少能省点钱。”林水生吃着红薯给妻子挑鱼刺。
“会不会危险啊?得要杀倭人呢?要不还是不去了。”黄氏给丈夫倒上一杯浑酒。
“没啥危险,听说这个王偏将武功高强,旗下的士兵都给备了刀枪,是个好人,好多跑掉的士兵都回来了,我一身力气,不能白费了,先去看看。”林水生喝了口酒,叹气道。
“你想好了就行,我听说那陈记一个月给我们一两银子工钱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黄氏说到这个就兴奋不已。
“这般高?我们的月银也说是一两,那作坊能做啥?这么赚钱?”林水生停了停手,怀疑道。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听胡婶子说是做吃食。”
“吃食能有几个钱?一个月一两银子,这王都尉娘子莫不是瞎搞?”
“你莫操这个心了,吃饭吧。”
陈文芳这个招人的操作非常有效果,短短几天,入伍的人数就有一百多个。
作坊的人也招够了,惠安县的经济一下子如飞轮般转动了起来。
到了开工的那天,黄氏约上招弟,两个人赶着晨光,带着孩子一起到陈记作坊。
天已大亮,好多妇人领着孩子排着队在门口等着,有人专门守着给新进的女工,发工牌跟合同,签了合同的就直接入了作坊,把孩子放到照看处,就开始工作了。
胡婶子安排了几个婆子烙了很多饼子给众人当早餐。
陈文芳则带着彩云开始教人手把手做点心,李家镇那边寄的干辣椒跟其它东西到了,在福建就是有这点好处,红糖方便做了,甘蔗大把的,随便一下就可以收到货。
一车一车的粮食,米面油料,开始大量送入作坊,小鱼小虾,海带贝类,统统都收,惠安镇上,最大的一间横跨五个门面的铺子,陈记百货铺也要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