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行,您过两天再来吧,等军眷先想过了,到时候再看缺不缺人。”
“唉,那好吧!”
现在看来能干活的妇人还是很多,但是是军眷的少,一众妇人恋恋不舍的看了半天,见作坊实在是不像要的样子才离开。
对角巷子里的黄氏紧张的拉拉略有些破烂的衣衫过来了,上次她送的海菜被他们全收了,这些天她又晒了一篓子,虽然他们说了要过一段时间再收,可是她一想起那些铜钱,便有些心痒难耐,她能赚钱了呀,而且家里娃炒着要吃肉,她就过来碰碰运气。
“那个,楼先生!我又晒了些海菜,你们能收吗?”黄氏有些拘谨的捏着衣角。
“你这个海菜洗得干净,应该是会收的,你进去问问。”楼民很是和善。
“谢谢楼先生!”
黄氏雀跃的压抑着自己,走进去见了胡婶子,胡婶子做了几天饭,上次陈文芳特地教她做了海带排骨汤,大伙都很喜欢喝,又想着刘婶他们没喝过,就把剩下的海带跟信一起顺便托人带走了,一看又有人送海带过来,立马便给钱收下了。
黄氏又拿到钱了,心情极好,路过门口贴的告示,好奇问了一句。
“楼先生,这个上面写着啥呀?”她不识字。
刚才离得远,她有些听不清楚,不过好像是这里要招人,那为什么这些县里面的他们不要呢?
“我们这招妇人做工,军眷优先考虑。”楼民解释道,看她眨着眼睛不明白的样子又道,“就是家里有当兵的,他娘子就可以来这里上工,一个月一两银子,中午包饭,孩子也能带过来。”
“婶子家里有没有当兵的,可以来做工哦,这边吃得好,活也不重,刚才那些人都想进呢。”
“这么好的事?不是假的吧!”黄氏有些怀疑。
“你这人说的什么话,人家都尉娘子,给的钱都是硬梆梆的,你刚才进去送海菜,人家是不是当面给钱了。真是!去去去!”楼民有些生气。
“嘿嘿,给了的,我说错话了,楼小哥别生气,我有个表亲,她夫君以前是厢兵,打倭人时不慎人没了,我是替她问问,没想真有这样的好事。”黄氏慌忙解释道,可不能得罪人啊。
“这样子!”楼民不是小心眼,坐直了身子道,“那你回去让她明天过来,我这里有县衙的留书,可以查得到,若她真是军队遗孀,过几天就可以直接来开工,啥都不用带。去吧!”
“唉唉,好的,谢谢楼哥儿!”
黄氏激动的背着空篓狂奔,我的亲娘唉,一个月一两银子,中午包饭,得快些把消息给她送去,她真的有个表姐,带着孩子一个人生活很是艰难,有这样的好事,那她下半辈子不愁了呀!
黄氏家在东桥村,平时半个时辰的路程,她心情又好又激动,硬是少了一半时间就到家了,放下篓子就往东边跑,不过半盏茶的时间就到了。
“招弟姐,我跟你说个事!”黄氏喘着粗气,把事情跟她讲了。
“真有这般好事?莫不是骗人的?”招弟给她倒上茶,一样的怀疑。
“比珍珠还真,你看这个钱!”黄氏急哄哄喝下凉茶水,从怀里掏出带着体温的一串铜钱,“我今天刚去送的海菜,上次我也送了一次,人当面给的钱,你看看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