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滴,一准不敢忘!”
“哈哈哈!”
“嘿嘿嘿!”
让张再庆整了这么一句,刚刚那点对文化的敬畏,荡然无存。
除了张红旗和赵铁柱之外,其他人恨不得拉着刘浩仔细询问,那电影究竟是咋写的?
今后你是不是就要去拍电影了?
那玩意儿,是不是今后电影里边的演什么,都是你说算?
和大彩电不一样,电影这东西即便是年纪最小的张再庆都不算陌生。
每年天气暖和的时候,等到农闲了,建设兵团都会组织放映队。
别说靠山屯这种紧挨着公路边的村寨了,即便是偏远的地方,放映队的脚步也留下过印记。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尤其是乡下村寨,放映队一进屯子那真是比过年还热闹。
刘浩笑呵呵的挨个回答大家的问题。
该说不说的,人家浩哥早已非吴下阿蒙了。
在跟着王老师一块儿创作牧马人电影剧本的过程中,真就是学了不少东西。
当然,真正如何拍摄电影连王老师都是一知半解的,刘浩跟着他这个半吊子学,指定是有许多谬误之处的。
但是拿来应对小院子里的这几个人,真就是足够了。
不管如何,包括李秀芝在内,一帮人对刘浩的感官大为改变,从原本的有本事,有路子的能人,又增加了一个文化人的标签,含金量夸夸往上涨!
刘浩和王老师一时半会还走不了,各种手续办起来,少说也得半个月。
主要是王老师那边有点麻烦,刘浩有意没有帮忙。
这话咋说呢,王老师人家确实是个老实人。
可老实人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思维,也不代表老实人,就不会有贪心的时候。
整个牧马人的剧本在创作的过程当中,表面上看,自然是王老师出力最多。
实际上不管是王老师还是刘浩,心里都很清楚,这个剧本之所以能够被北影厂看上,整个故事情节才是最关键的。
刘浩只相当于一个转述人,真正把这个剧本的故事讲出来的是张红旗。
张红旗又不懂什么剧本该如何写,他所讲述的完全是他记忆当中原本电影的样子。
而且是被刘浩反复挖掘,不断回忆起各种细节的版本。
这么一来,张红旗讲述的就不仅仅是大略的剧情了,连各种场景各种细节甚至印象深刻的台词全都包含在内了。
最为离谱的是,因为那句‘老许你要老婆不要’的台词,牧马人这部电影在后世的网络时代中并不缺乏讨论。
各种解析以及对电影剧情意义的解读,张红旗也看过不少。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眼下刘浩和王老师两个人,比牧马人原班拍摄人马更懂这部电影!
但是有一条,刘浩知道的东西,王老师也大都知道。
这让刘浩不得不提防,王老师把他甩开了单干。
咋说呢,防人之心不可无。
王老师这么好的一个人,老实本分的大半辈子,刘浩不打算给他犯错误的机会。
让王老师自己体会一把,名正言顺办手续的过程当中有多艰难,对谁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