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从国外或者港澳台往回寄钱的人,并不少。
东南沿海那边的省份,侨胞最多。
京城这类的大城市,也有不少。
所以柜台上那工作人员对相关的业务并不陌生。
甚至银行还有相关的培训和政策,碰到来亲友汇钱的,还会跟人家攀谈几句。
说是国家有优惠政策,还有外汇卷啥的,你给亲戚说说,多给你们寄回来点钱。
国家缺外汇储备,正处在艰难的时期,单单这类从外面寄回来的养家费,每年就能有几千万美元。
别小看这些钱,全都是珍贵的外汇,关键时候,管大用了!
可平时柜台上能接触到的,大都是百十块几百块,上千的单子都少见。
刘浩和王先农一人一张一万五的单子,即便是港币,也把人家个惊着了。
当即,柜台上的工作人员就把领导给叫来了。
俩人客客气气,把刘浩一帮子全给请一个小屋里坐下。
接着又来个人,问东问西的,给王先农整紧张了。
其他人倒是心里都跟明镜一样,这是数额太大,排查呢。
“两位同志,你们能写出这么高价钱的剧本,一定是很有文化的人,你们在什么单位工作啊?”
“我是沈阳商业局的职工,他是沈阳文化馆的,我们两个现在在北影厂,嗯,给他们厂写剧本。”
“……你们稍等一下,我联系一下北影厂,见谅见谅。”
刘浩这回答,明显给人家干懵圈了。
对普通人来说,剧本啊电影啊啥的,眼下是挺高大上的玩意。
看场电影是属于休闲娱乐丰富文化生活了,可特么你上来就是写个电影……咳咳,那指定得是有大文化的厉害人物!
王先农那文化馆的工作单位,好歹给人感觉还靠点谱。
年纪形象气质啥的,也都符合大家的刻板印象。
可刘浩这个,咋说呢,你特么即便在商业局,瞅着也不像是老实上班的好工人!
问话那人急匆匆的走了,估计是去打电话到北影厂求证了。
时间倒也没耽搁太久,十来分钟就回来了。
“哎呀呀,两位老师真是大才啊,刚才北影厂的人说您二位的电影已经在厂里开拍了?
真是不简单,北影厂拍一部,还能在香港拍一部!
一下子两部电影,真厉害!
等您二位的电影上映,我们一准去电影院观摩观摩!”
好嘛,问话这位,真就有点激动了,估计私下里也是个电影爱好者,说话都忍不住开始拽文了!
一番寒暄,把汇款单上的钱给直接兑换成了人民币,存进了刘浩和王先农的账户。
顺带又给办了转账,把张红旗那份钱给转了过去。
对其他人自然是说,之前俩人管张红旗借了钱,眼下发了财,自然还账了。
忙完这个,马晓玲拉着小喜鹊去单位找林彩英,约着下班一块闲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