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烈日高悬,热浪席卷大地。
春耕农忙已经结束,镇上的自由民有了空闲的时间,开始承担起劳役。
城墙内侧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领民们像机器上的齿轮,不断将新烧制好的砖块、生石灰和沙土送来,并将它们堆满了墙脚,散发出刺鼻的尘土味。
伊森来到一堆方砖前,拾起一块,在地面上用力拍了几下,直到砖头断裂。
“从反馈来看,这些砖的质量不错,看来东边的高炉运转得很顺利。”
这段时间,伊森组织人手在东边的一条小溪旁搭建棚屋,修建了几座高炉。
那里远离耕地,人烟稀少。
烧制砖块和石灰产生的污染不会影响到庄稼和镇民。
此外,小溪里的泥土质量上佳,正适合用来制作方砖。
为了激发自由民的积极性,伊森还宣布将今年的粮税从原本的四成降至三成。
最初,他是打算直接为参与这次劳役的自由民提供伙食,但这一想法被伯恩劝阻了。
伯恩提醒他,劳役本来就是领民的义务,如果提供报酬,会削弱这种制度的权威性。
更何况,今年的粮食尚未收成,城堡的存粮有限,无法承担这项开支。
最终,经过一番权衡,伊森决定采取折中的办法:将今年的粮税减免一成。
这样既能减轻镇民的负担,又激发了他们参与劳役的积极性,提高建设的效率。
伯恩站在一旁,看着拍砖的领主。
不知从何时起,眼前的领主变得无所不通。
从田地的规划到高炉的设计,他总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而且在组织镇民劳役的过程中,他还发现领主能记得镇上的每一个人,从而把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让领地高效运转,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
伯恩说:“大人,按照现在的进度,应该能在秋收后备齐所有物资。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修建新的城墙了。”
伊森颔首说:“今年我们不对外售粮,只要粮食供应充足,冬天也不用停工。
这样一来,很快就能把新城墙建好。”
伊森不打算将现有的城墙拆除重建。
那样不仅工作量庞大,还会让小镇暴露在危险之中。
他的想法是,在现有城墙的内外两侧,分别用火砖砌起两堵墙,将老城墙夹在中间,然后再填上泥土夯实。
这样既能简化施工,又能建造出更高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