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嘿!这小妮子!胆敢这么说她哥,看俺咋收拾她!”吴毅听着愣了愣,不由得又气又好笑。
这时,门外突然一阵脚步声跑开,跟着是三妮那大嗓门鬼叫:“嘿嘿,哥,是庆生说的,当旅长可以娶很多个老婆……”
“旅长,俺可没说,真没说,真的……哎哟喂,好痛啊!”孟庆生焦急地申辩,却不知道是撞到了,还是挨三妮扁了,猛然痛呼。
外头一阵窃笑,更多蹑手蹑脚的轻微响声远去。
“呵,你们这帮人渣,自己也结婚,还听别人墙根!”吴毅猛地拉开门,冲着模糊背影笑骂。
“休息吧!管他们听啥!”周素凤反倒看得淡,含羞微笑着,伸手想要拉回吴毅。
“嘿嘿,俺才不怕!可是老李同志可能怕,不吓走他们,没个安生!”吴毅说着,回身抱起她,进屋反脚将门踹上了事。
(国共合作一卷完成!下一卷“兵锋无形”。)。
………【第一章 驰援】………
六月底的北平,虽未进入二十四节气的小暑,但已经开始膀爷满街晃悠,哪怕是到了深夜,一些较为繁华的大街地段依然颇为热闹。
大前门(正阳门)火车站一带,更是后世沦为非物资遗产保护的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似乎南边打得如火如荼的战争与这儿绝缘,是另外一个世界上的事。
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
不论坐在街边饮食摊前的食客,还是结伴夜行的人们,无不在议论打了快一个月的“中日沪宁杭战争”。
就连外东交民巷使馆区出来晃荡逛夜市的各国人员,都操着各自母语不无鄙视地嘲笑二十九军,甚至是整个中**队。
街谈巷议不尽然,却也确实有几分道理。
两国交兵,对方都打上门来,快拿下最大城市上海,直逼国都南京了,二十九军十余万之众却只能天天严阵以待,与同城驻扎的日军怒目对视,要是目光能杀人,都早就血流成河、伏尸百万了。
跟刺耳却要不了人命的议论一样,两国巡逻军人不时擦肩而过气势汹汹的蔑视举动,终究只是意气之争,而非拼命搏杀。
“哼!二十九军要是再没有动作,明天我就带人上街游行、抗议……”
街边馄饨摊小桌子前,一个平头纹身青年狠狠地将瓷碗顿下,抹着嘴义愤填膺地嚷嚷。
边上一个戴着眼镜的小个子膀爷,赶紧做个嘘声手势示意同伴住口,神色慌张地四顾一周才压低嗓门极为不满地嘀咕:“师兄,你不想活,不要拉我们大家垫背啊!麻六刚才不是说了,今晚肯定有行动……”
另几个同样光着膀子的,也是愤愤地瞪着眼珠子,嫌弃这个沉不住气的同伴。
连续几天,这群膀爷通宵照顾这处馄饨摊生意,还好卖馄饨的是个三大五粗的大老爷们,否则都要怀疑这些人居心不良有嘛企图了。
兴许已经听惯类似议论,纹身膀爷的话并未引起旁人,甚至是馄饨摊老板注意。
“行,听你的,就等这一晚,嘿,来了,真来了……”被喊作师兄的有些郁闷地作罢,两眼滴溜溜地望着编组站方向,居然真给他现点情况。
几队明显是二十九军着装的士兵,全副武装地各自占领哨位,开始在那儿戒严。
可不止是这些荷枪实弹的基层官兵,宋哲元与在北平的二十九军高级将领,甚至抱病的张自忠都到场。
沪宁杭战端乍起之时,他们就在火上烤了。
在庐山集中股民政府军将领举办培训班的蒋委座,知晓战争在沪宁杭爆之后,第二天便表“庐山谈话”。
“历史”出现些改变,难不倒素有“国府文胆”之称的陈布雷,负责起草的讲话稿比起“历史上”那篇毫不逊色,甚至多了誓灭敌寇直捣国都灭亡中国之阴谋等内容。
既然起了抗战到底决心,自是调兵遣将预备开始最为拿手的“会战”,调令雪片般飞向全国各地、各派系武装军头手中。
哪怕明知鬼子有进攻沪宁杭以图恢复“满洲国”的意思,要求二十九军抽调三万余兵力南下参加会战的命令,还是第一批出。
接到命令,宋哲元登时觉得一个头三个大。
由于需要配合中央军汤恩伯等部“维持察省治安”,确实请示了蒋委座之后再度启用孙殿英为察北保安司令,另由冯治安兼任察南保安司令,扩充了三万余人的保安队伍。
但这是什么性质的队伍,而驻平津及伪冀东国际和平自由区的四万余日军又是怎样的兵力,宋哲元及手下将领都清楚得很!
调派两部保安队伍去增援、会战,显然比借口拖延更不至于激怒蒋委座,只得一再敷衍就是不肯立即出兵。
起初还好,迟迟未动的不只是二十九军一部,军政部一日一催的急电,除了引起各界舆论声讨之外,并无“抗命不遵,军法从事”之虞。
随着当初“取得谅解”入驻察南、察北、热北的中央军一部准备南下,据说为了弥补二十九军赴援后兵力不足,二十九军上下心都凉透了!
准备打会战保卫国都,何不调回察省、热北中央军“富余”兵力?
这不是明摆着与鬼子开战了,还在玩削弱非嫡系部队的鬼把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