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次长摇摇头,额头汗珠子纷纷甩落。
国民政府派系林立,相互掣肘拆台不惜“引进外援”,他还能不清楚?。
………【第十四章 处境有点悬】………
(&;#o39;特勤旅、驻防军的处境,并不像外界猜测的那样磐石一般。
可以说是很好地做到信息严格保密,才略微宽松。
在与日伪争夺赤峰、多伦、凌源等地的激烈战斗中,伤亡实在不小。搜索最新更新尽在。Z
到得准备攻取朝阳阶段,其实已经无法做到气势如虹的出击。
在冰天雪地中作战,牺牲人数五千余勉强可忍受,可是伤病员数量怵目惊心。
兴隆偏僻山谷中,特勤旅四个各足以容纳千名伤病员的医院,皆已爆满。
赤峰、多伦、承德等地紧急整理出来的后方医院,也收治过五千名伤员、病号。
还有伤员在各处野战医院临时处置,准备后送接受进一步治疗康复。
之所以比前一阶段的防守战伤亡情况严重许多,问题在于进攻战过程无法充分保障防寒、防冻。
按理说,特勤旅、驻防军成员多半来自北方省区,防冻常识、抗寒能力不至于如此。
而且对于严寒条件下作战的后勤准备,腹黑也不可能不放心上。
守备团各处防守阵地,不就是能喝着热水、烤着炉子,从容不迫地打鬼子?
针对带着手套无法便利操作枪炮这点,设置简易外延式扳机与部件、制作后世袖套式保暖手套,都落实到每个战士。
只是进攻与追击过程,谁也没办法提着个炭炉子,边打日伪边取暖。
而且许多干部战士在作战过程中杀敌心切,把自我防范意识抛至一边。
常是甩开嫌累赘的棉衣棉裤、手套,抱着枪炮只顾拼命冲锋攻击。
等到战斗结束,往往现刚刚还生龙活虎,歇一歇、烤烤火却成伤号。
冻伤、致病的非战斗减员,比阵亡、战伤更加严重。
许多营连手脚冻伤无法正常行走、作战者,甚至过百分之七十以上。
伤势严重点的,还不得不进行截肢抢救。
也就难怪自吹自擂武士道无敌的鬼子,都觉得严寒条件下作战的冻伤问题,是那样严重。
不惜在经济大萧条背景下,宁愿大幅度削减常规师团军费,也要投入巨资由石井四郎这样的“狂人”进行研究。
也足以说明,抗联将士是在怎样一个环境下,以惊人的毅力与侵略者奋战。
严寒条件无法认为改观,战却不得不打!
不得已采取逐点拔除方式,也就是队伍不再集中作战,而是分散轮番休整,竭力保持小规模出击。
守备团一些非重点方向连排,或是肖家沟子、鬼脸峡那类巧打日伪自身伤亡却不大的,抽调部分青壮战士直接补充。
兴隆县城锻炼一番,立即一起投入战斗。
夺取重要城镇外围的日伪据点、工矿、乡村,继续保持以往先小后大突制敌的方式。
使得日伪摸不清底细,以为特勤旅、驻防军实力依旧雄厚,且有越打越强趋势。
惊惶之下,害怕出现第二、第三个兴隆。
植田谦吉臭骂板垣征四郎一通后,下令朝阳、建平等地日伪轻装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