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东北抗日力量的损失,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归于“协和会”数十万大小汉奸、走狗。
几十年后,网络时代依旧有些畜类,为所谓的“满洲皇道乐土”鼓噪、叫魂。
可见其“产业”、“哲人”之“成功”——都遗传与畜类子孙了呢!
对于胆敢破坏他的“建设”的“抗匪”,还能不赶尽杀绝而后快?
这么个“有能耐”的司令官,为什么板垣征四郎这个参谋长会认为其无能?
并非咱们抗战与投降两派那么大,那样不可调和的矛盾。
只不过是鬼子内部对华主战(主张快速通过战争手段),主和(主张通过打打谈谈的“缓和”手段),分歧而已其根本性质区别并不大,所以转换也很快。
“无能”的司令官植田谦吉,本来还想做足准备再说。
却让辽东“抗匪”拆毁连京线(“新京”长春至大连)铁路得利寺段,意图阻止第六师团开进的举动,弄得毫不犹豫地同意板垣征的作战方案!
只补充命令:第六师团先遣支队加强清剿辽东抗匪;后续部队改在葫芦岛靠岸登陆,立即投入辽西清剿行动!
………【第三十章 辽东暴风,狂!狂!狂!(上)】………
小鬼子终究就是效仿咱们起家的,就连使用措辞癖好“婉转”这点,他们都学得像极了。
此时的朝鲜,还有咱们的大连,均被划为“日本国土”。
明明所谓的“满洲国”也不过是他们弄出的傀儡,偏要在所谓的关东州(大连)与“满洲国”之间,划出一片区域,称作“中立地带”。
这片区域,大致相当于后世的瓦房店市、盖州一带。
杨靖宇在与冀东特别勤务旅取得联系之后,依计派出十多名矿工、铁路职工出身的岫岩籍战士。
携带二十个足够分量的药包,找到抗联在鬼子铁路站点扛大包的秘密联络员。
一起设法,将药包植入自得利寺到熊岳城铁路过水涵洞、路基下方。
用作定时器的“火种”,粗略估计是午夜时分起爆。
这与腹黑原定计划中,趁伐木场小鬼子睡死了再动手,是基本吻合的。
由于情况变化,辽西风暴早了那么几个小时爆发。
使得合谋的暴风计划,有趣地分成了辽西、辽东两部分。
辽西炽烈的连串爆炸风暴,都惊动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急调大连、旅顺两地部分兵力、武器增援锦州了,辽东依旧是抗联第一军连日来有意弄出的平静。
促使植田谦吉痛下决心,无条件支持板垣征四郎的“铁路被拆毁”,其实是大爆炸!
由于沿线护路日伪紧急出动,疯狗一样四处追击却一无所获,便在电报措辞上斟酌了一下,自以为得体地玩了一把委婉。
殊不知,正是他们这样的所谓“得体委婉”,让抗联第一军捞了个钵满盆满。
本来,杨靖宇亲率主力五百余人,隐秘在岫岩靠近大石桥附近的荒沟内,是要夺取此处鬼子守备队两门九二步兵炮的。
自1933年起,日伪针对抗联依托人民群众飘忽不定这点,疯狂实行“集家并屯”。
他们将辽东、吉林东部偏僻地带的村民驱逐到一起,以至少五十户人家为一屯,称为“集团部落”,老百姓称之为“归大屯”。
日伪逼迫这些“集团部落”的百姓出工出力,筑起厚实的堡墙,挖起深深的壕沟,再架起铁丝网,用以禁锢这些人家。
每个“集团部落”或由伪军驻守,或由鬼子屯驻。
并逼迫青壮男子组成所谓的“自卫团”,在抗联或其它抗日武装试图进攻时,站到两三丈高的围墙上。
名为“站阵”,实为胁迫抗日队伍、民众自相残杀。
而且这些“部落”,均选在交通便利之处。
有所谓的“警备道”、“警备电话”,一处受袭处处来援。
抗日队伍很难在缺乏攻坚武器的情形下,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