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罐子车厢内,或坐满摩拳擦掌的鬼子兵,或堆满成行成摞炮弹箱。
平板车上,一门门“帝国大炮”,不可一世地昂着炮管。
似乎要撑破炮衣,让中**民瞧瞧它们的峥嵘。
汽车刹车,还有个惯性距离。
何况是疾驰中的火车?
钢轮擦着铁轨,响起刺耳的声响,迸溅着串串火星。
车体依旧往桥上冲去,尽管速度慢了许多。
将垮未垮的桥面,受不了火车富有节奏的碾压,终于成了桥歪歪。
长蛇般的列车,随着大桥扭腰动作,偏偏头蹿下河去。
一节节车厢脱轨而出,高速冲向河中叠罗汉的后果,相信不是傻子都想象得出。
也是他们爹妈生的小鬼子,哪怕全世界都知道他们会那啥武士道。
终究扛不住跌落时的猛烈撞击,落水后的冰冷河水闷灌。
侥幸逃出车厢的不算多,全都挣扎着喊救命。
想人救,那也得别人敢靠近、能靠近!
猛烈的撞击,使得那些整齐码放的弹药,也彻底烦躁了。
爆发出比中国焰火庙会还要绚丽多彩的场面,隆重吊念桥塌了。
河面死鱼中间,不时泛起冒血的死鬼子。
总算也有了丰厚的陪葬品,不亏为抗战付出生命,可算“烈士鱼”。
“乡亲们,快跑!”
“别看了,小心鬼子二鬼子迁怒大家伙……”
“对!快跑啊!”
……
风子等人混进来,可不仅仅是等看战果。
不顾大家伙看得正上劲,扯直了嗓门搅戏!
当然,更不会忘记将写有“冀东特别勤务旅”的布条,顺手挂几幅到河畔树梢上。
再来一封战书,邀请鬼子汉奸往山间走一趟,玩玩“清剿”战。
奚落与挑衅意味,肯定免不了。
就连日伪拿抗日武装无可奈何,均以百姓泄愤的一贯嘴脸,都在这些传单式的战书中,毫不留情地加以刻画、揭露。
来个好汉做事好汉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免得鬼子二鬼子真的找不着正主儿,便拿老百姓来出气。
………【第二十六章 辽西风暴,爆!爆!爆!(六)】………
说起老百姓,一般都会想起《山坡羊·潼关怀古》。
那句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绝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也许作者老张只不过是触景感怀,吟诵出如此深邃的千古佳句。
惹得后世理解与不理解,懂与不懂的文化人们,一旦扯上世道民生,总要来上一声哼呀。
尽管这些“文化人”,多半只是像网络时代,那些成天见着什么都哼哼唧唧、无病呻吟的无脑嘴炮族!
但是,张养浩的吟唱,确实深邃与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