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慰祭这堆劈柴似地摞在一块的同胞,最好的方式就是灭掉赵司文这群祸害。
单独作战,且以一敌多,最紧要的不是迫切的杀敌情绪,而是冷静的心态。
否则,容易出岔子!
大略判断出去追击孟、林二人的伪军所走路线,迅速地熟悉一下地形,做好迎击准备。
刚才的伪军招供,外围还有他们一个班兵力!
这些长年为匪,又接受小鬼子军事训练的伪军,可不是轻易能够打发的。
可不能刚刚摆脱败走麦城窘境,又陷进大意失荆州的困局。
找一堵合适的矮墙架好步枪,寻着一个百余米外突兀的焦炭状木柱。
瞄了瞄,放上一枪。
拿着武器,最好先找到自己的使用感觉。
否则跟拿棍子的区别,也就是一个能响得吓人、一个只能敲敲打打。
瞄准点在柱子中部,弹着点却接近顶部,瞄准线偏高。
再用另一杆瞄准、射击,只擦着黑柱右边飘飞。
不由得有些意外!
难不成,就因用上古董步枪,自己的射击水准,居然如此之差?
(首先感谢支持、点击的书友们,尤其是会员书友筒子们!仰仗大家的支持,挤进入军事签约新书榜尾巴。知足的同时,渴盼大家的鼎力支持,多多收藏、推荐。筒子们哪,可千万别吝啬书架位置、推荐票票哦!呵呵,给点宝贵的信心哈!)
………【第十三章 独狼出击(三)】………
稍微仔细打量,忍俊不禁!
原来是伪军们对枪支做了些手脚!
两支步枪,一支汉阳造,卍字标记夹在“汉式”二字中间。
另一支却是奉天兵工厂(沈厂)的,篆书“东”字标记十三式(也称辽十三式)。
两种枪都有毛瑟血统,都用7。92弹,但汉阳造与十三式的枪栓不能互换。
因为辽十三式的枪匣内没有设计引导肋,撞针也与三八枪类似采用内置弹簧,枪匣上还设置了两个减压孔,典型的德国毛瑟与日本三八混血。
张作霖苦心经营东北,奉天兵工厂自12926~1927年间开始生产十三式。
起初月产量约四五百支,后来达到四千余。
但九一八事变后,奉天兵工厂却成了日本军部四大兵工厂之一,另三个是,东京小仓、爱知名古屋、韩国仁川。
战乱中的枪支武器,是生命的关键保障,说伪军们不爱惜,那是误解。
尽管不少伪军数典忘祖,但他们骨子里那份狡黠却不曾改变,拿到枪支多半会依据自己喜好做些小改动。
有的是根据自己的视力习惯,做出粗暴型的“校枪”。
有的干脆是故意整点小伎俩,让其他人拿了枪也无法正常使用。
像现在这杆汉阳造的刀片型准星,上部被锉掉部分。
打百米距离目标,大约只有标尺打到五百米卡齿上,才能抵消。
而辽十三式则是偏向磋磨了部分,若非使用者心知肚明,十有**要飘飞。
遇到这样的暴力型校枪法,不能“以暴易暴”。
要以为将汉阳造的表尺照门下锉一点,或把辽十三式的准星对应锉去一些就成,那可错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