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景澜微微蹙眉,将这篇策论给一旁等着的禹司看,“禹夫子,这篇策论是哪位夫子进行批阅的?”
禹司神情微微一僵,随即恢复平静:“这个是……是小生批阅的。
君景澜眉头锁得更紧,“君某不解,望能和夫子探讨一二,夫子是觉得翰笙所写,哪里不妥呢?”
禹司拱手道,”
小生不才,不敢与大人言探讨二字。
原是因为翰笙近来有些孤傲,小生想借此挫一挫他的锐气,教导他戒骄戒躁,故而将评语写得严厉了些。”
君景澜目光锐利,盯着禹司看了片刻,最终淡淡道:“原来如此,君某受教了。”
随后两人去到陶自亦和韩酉生的房间时才发现,这两人所居住的房间也是挨在一起的。
韩酉生的房间同周瑾、翰笙并无两样,而且看起来这位学子似乎更加刻苦,因为每本书籍上,都密密麻麻的做了许多笔记,且他书写的文章数量要多于前面两个房间。
唯一特别的就是,在韩酉生的房间里,搜到了一把扇子,扇面上题着陶自亦的名字,应是陶自亦赠与的,扇面上还题了一首诗,字迹飘逸洒脱,可见陶自亦的书法功底不俗。
而在搜到陶自亦的房间时,两人终于找到了些蛛丝马迹。
在书架中有一本稍稍落了灰的书,在一众比较整洁的书籍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苏绘锦在挨页翻找时,发现其中夹了个小纸条。
“景澜,你来。”
苏绘锦轻声唤道。
君景澜走了过去,低声道:“怎么了?”
他一个低声的动作,苏绘锦就察觉到,景澜似乎对禹司有戒备,她也背过身,将那纸条悄悄给君景澜看。
“子时三刻,西山竹林。”
君景澜低声道:“子时三刻(晚上十一点四十五)?我们昨夜见到他们时是亥时刚过(十一点刚过),我们遇见他们的地方,距离西山有大概一炷香(半小时)的车程,他们应是与我们分别后,就直奔西山竹林而去。”
他将纸条收入袖中,若无其事地将书放回书架,对禹司道:“辛苦禹夫子,后续我们可能会让衙役来问询各位学子,还请行个方便。”
禹司躬身道:“大人放心,书院定全力配合。”
离开书院后,君景澜和苏绘锦坐上马车。
苏绘锦低声道:“你对禹夫子有怀疑?”
君景澜点头:“他在回答策论评语时神色不自然,恐怕另有隐情。
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需小心行事。”
他转身吩咐暗一:“暗一,回去告诉柏昭兄,让他带人去西山竹林查探,那里可能是陶自亦和韩酉生失踪前的最后去处。”
“是。”
暗一应了一声,策马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