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见刘辩无动于衷,心里很是无奈,只能抬手道:“臣,领旨,告退。”
荀彧起身,退了出去,恰好卢毓从外面进来,连忙侧身给荀彧见礼。
等荀彧走了,卢毓这才进来,行礼,举着一道奏本道:“陛下,左贵人到了颍川了。”
刘辩嗯了一声,拿过来,翻开看去。
左栗的奏本内容倒是简单,直言驻扎在颍川的关羽:御下极严,官民拥护,治军有方,颇念其兄。
刘辩眉头挑了挑,不由得感慨道:“还真是好兄弟啊……”
关羽不止一次想要调回汉中,去陪他的好兄长刘备了。
刘辩将奏本放到一旁,与卢毓笑了笑,道:“你有没有发现,洛阳城里的,洛阳城的外,都有心思。”
卢毓知道刘辩话里有所指,躬身不敢多言。
刘辩望向门外,目中精芒微动。
荀攸,钟繇或明或暗的都在反对‘划分土地’,作为朝廷里的第一大党,‘颍川党’的执牛耳者,他们的想法,差不多也是朝野的态度。
而荀彧同样有所保留,反而提及了一些敏感的事。
‘到底都是世家之人……’
刘辩看着门外,心里短短瞬间,转过无数个念头。
世家盘踞在大汉朝的每一寸血管之上,离不开他们,可任由他们继续啃食,大汉朝也只有亡国一条路。
想了一阵,刘辩看向卢毓道:“鸿都门学现在怎么样了?有什么人才吗?”
卢毓躬着身,小脸白净却又颇为沉稳,回忆一阵,道:“回陛下,并没有,历次大考,鸿都门学被录取的不足二十分之一。”
刘辩点点头,心里叹了口气。
所谓‘寒门难出贵子’,更别说庶民了。
固化的阶级,贫瘠的资源,以及汹涌的竞争,庶民的出路,基本上是被堵死了。
“慢慢来吧。”刘辩道。
卢毓见着,连忙道:“陛下,琅琊郡那边来消息,说是太守赵昱的老母病了,请求归乡伺母。”
刘辩眉头一挑,不由得盘腿坐下,仔细推敲起来。
徐州现在三分,最北面的琅琊郡在朝廷手里,最南面的广陵郡在孙坚手里,中间的在吕布手中。
“是该做些准备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辩自语着,继而道:“传话给大司马府,第一,调黄忠前往兖州,接替徐荣。徐荣率兵一万,进驻琅琊郡,督军政事。曹操督颍川、汝南、陈国三郡事。再给尚书台递话,命他下令给孙坚、吴景等人,命他们举荐扬州牧。”
前一任扬州牧是刘表,被他的义子吕布当众给刺死了。
“是。”卢毓应着道。
刘辩拿起茶杯喝了口茶,道:“刘焉的病情怎么样了?”
刘焉一直传言病重,要求肚子刘璋回益州,但拖了一两年,还是没见死。
卢毓道:“没有消息,不过隔三差五,益州那边便会上书朝廷。”
刘辩哼了一声,道:“这是舍不得死啊,还是舍不得益州的基业?”
卢毓躬着身,不敢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