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回望关内,目光如铁。
无论如何,他都要护送太子殿下安全回京!
第二天一早,荀攸迫不及待的来到曹操的值房,直截了当的道:“大司马,何日发兵洛阳?”
曹操正在翻阅公文,头也不抬的道:“荀仆射,太子殿下还在昏睡。”
荀攸见他这种反应,心知不能强迫,压着心里的恼怒,坐到曹操下首,道:“太子累极,最多下午就会醒,我想知道,大司马何日发兵收复洛阳?”
曹操将身前的一堆公文拿起来,递给荀攸,道:“荀公且看完再说。”
荀攸无表情淡淡接过来,翻开看去,顿时强忍着心中不安,保持神色不变。
前面几封洛阳城里发出的求救信,从朝廷官吏到各士族,无不是名望之辈。
而后是各地官员发向洛阳,被迫转到孟津的,全部是告急的求援信。
随着刘辩遇刺身亡、羽林军叛乱的消息传出,各地叛乱陡然更加炽烈,各州郡县的主官以及守将,面临巨大压力,纷纷四处求援。
尤其是兖州、冀州最多,濒临洛阳附近,威胁其他入洛阳的关口。
荀攸看着这些求援信,神情逐渐坚定,道:“这些都是疥癣之疾,无关痛痒,大司马还是应当尽快发兵,克复洛阳为上。”
“荀仆射,”曹操姿态从容,道:“一旦我发兵进入洛阳,八关顿危,届时,即便我克复洛阳,面临的依旧是被围攻的境地,以洛阳城池,加上我们的两三万兵马,你以为能守多久?”
在不断的称呼变幻中,预示着两人不断复杂的态度。
荀攸闻言,心中骤紧,道:“大司马是何意?”
曹操沉色道:“我之意,暂且不动,等禁军大营的兵马赶过来,分做两路,一路洛阳,一路小平津等诸关,既要克复洛阳,也要守住我大汉的江山社稷!”
荀攸心中清楚,曹操另有盘算,没有强行反驳,故作沉吟的道:“那,大司马留在孟津,由黄忠率兵赶赴洛阳如何?”
曹操道:“我不反对,不过,黄忠一旦落败,后果,荀公可想清楚?”
荀攸神情微变,继而再次认真思索。
黄忠如果败了,那对大汉朝廷来说,将是重击!将会重挫大汉上下,尤其是那些心向大汉,还在勤王路上的各路人马。
此消彼长,叛军的气焰将猛烈高涨!
这是一个足以覆灭大汉江山的极其恐怖的后果!
曹操看着荀攸的表情,又拿出一封信,道:“这是丞相的密信,荀公且看。”
荀攸一怔,荀彧的信?
他接过来打开,不由得拧眉,越发苦思。
这确实是荀彧的信,荀彧的字迹荀攸非常清楚。
荀彧的信里,告诉曹操,羽林军内乱,禁军守住了皇宫,务求曹操整顿兵马,一举平灭叛军,护送太子殿下安稳到京。
荀彧话里的意思很简单,皇宫安稳,曹操不用激进,慢慢图谋即可。
荀攸眉头拧的生疼,心里有种无比古怪的感觉。
他不怀疑这封信的真假,而是认为,这封信潜藏着某种十分怪异,不寻常的味道。
以他对荀彧的了解,这封信,仿佛,好像,似乎,有着某种暗示。
暗示什么?
曹操不用回洛阳吗?太子殿下在曹操手里,反而暗示曹操不急着护送太子回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