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那家伙运气够好,让他再活几天吧。
……
当夜,有人高兴,自然也有人恼怒。
看似平静的夜幕下,暗流涌动,似乎正在酝酿一起极大的变故来。
第二天。
只经过一晚上的传播,陈轩在船上做的那些诗词,不出意外,顿时传遍了全京城的大街小巷。
一时间,大周文坛彻底沸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是何等的功力啊?只一行字,就将忧愁的情绪寓情于景,描写淋漓尽致了!”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边境的铁血厮杀,豁达不计生死,令人仰慕不已!”
“我听说这个作者年纪很轻,难道是从军之人?不然怎么作得出如此雄壮的诗来?”
“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读了他的诗,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诗词竟然能好到这个地步啊。”
“可惜此人不曾留下了姓名,这么出彩的才华,应该作为世间的楷模的。”
“是啊……”
……
没多久,陈轩作的诗就被编成了诗集,在京城广为发行,很快抢购一空。
上到权贵人家,下至寒门读书人。
就算刚上私塾认字的小孩子,都能背上了几句。
而最引为焦点的,就是此诗人的真实身份了。
京城里众说纷纭。
有的说是从外地来的书生。
有的说必是名门望族的公子。
更有夸张的,说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传的那叫离谱。
京城众多的茶楼客栈酒馆里,那些亲眼见识过文斗场面的人们,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比试经过。
陈轩力压嚣张的北宫冲,为全大周读书人争了脸面的场景,更为人们所不断地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