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春分。
仲春之月,草原上早已春回大地,一片郁郁葱葱,牧民们驱赶着牛、羊、马匹啃食沁翠的青草,二十斤沿着匈奴河畔栽种下去的紫花苜蓿种子,全都冒出了头。
燕然城,燕然大都护府,正堂,人头攒动,不只是东宫将领们,还有大都护府属官,六个迥然各异的身影坐在右下首,有些坐立不安。
“古老相传,有一支生活在北海(贝加尔湖)附近的族群,称作丁零,又被叫做敕勒、狄历。”
“三国时,一部分人迁徙前往金山(阿尔泰山)一带,与乌孙、车师、康居为邻,剩下一部分留在了北海。”
“由于这些生活在北海附近的敕勒人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故而被鲜卑人称之为高车。”
“魏晋时期,敕勒人和柔然人活动于大漠草原,一部分进入中原的敕勒人曾建立翟魏政权。”
“北魏建立,多次发动对敕勒的战争,虏获六七十万人,置于漠南各地,还有很多敕勒部落在漠北服属于柔然,敕勒人短暂进入了衰颓期。”
“一直到柔然遭受北魏的攻击,日渐衰弱,敕勒人阿伏至罗率众十余万西迁,在车师前部建立高车国,向南控制了高昌、焉耆、鄯善,势力东北至漠北草原一带,北达金山,西接乌孙西北的悦般,东与北魏相邻,最后灭于柔然。”
“后来,敕勒族群又叫高车六种,分别为丁零氏(狄氏)、袁纥氏(回纥氏)、斛律氏、解批氏(契苾氏)、护骨氏、异奇斤氏。”
“丁零氏、斛律氏、护骨氏融入鲜卑,进入中原,异奇斤氏覆灭。”
“只剩下袁纥氏、解批氏活跃在草原,因为鲜卑人的南下,又发展出了高车12姓,这就是铁勒人的由来。”
“铁勒人一共有十五部,薛延陀联合其它八部建立了统治大漠草原的汗庭,葛逻禄人游离在西突厥和薛延陀之间,生活在金山以南。”
“在西突厥统治下的夷播海附近还生活着一个部族,他们自称为铁勒后裔,由突骑施、车鼻施、处木昆三姓组成了‘三姓突骑施’,实则是乌孙后裔。”
“生活在漠北的契苾、都播、斛薛、奚结、阿跌同样是被承认的铁勒一员。”
“白霫虽说自己认为自己是铁勒人,却被铁勒各部排斥,你们和曾经生活在潢水以北的霫族是同种同源。”
“霫族早在岁月的流逝下被库莫奚吞并,因为你们都是东胡的后裔。”
提及此,李承乾的目光在右下首那个穿着明显和其他人不一样中年身影中停滞了一会儿。
“大唐太子殿下博学,我等深感佩服。”
北海五部铁勒酋长无一不对李承乾如数家珍般讲出铁勒由来而佩服。
“丘穆尔多谢殿下为我部正名。”
白霫酋长起身行了一个大礼。
“嗯。”
微微颌首,李承乾嘴角露出了一抹满意之色。
看来,这个白霫酋长还算懂事,领会到了他话语间的深意。
“薛延陀已经消失在了历史中,成为了永久的过去式。”
“薛延陀部众都已经是大唐子民,分布在燕然城、龙城、东胡城。”
“铁勒八部在孤的见证下,以大唐之名于燕然山歃血为盟,分漠北为八份,大唐赐予各色旌旗、印玺,助其筑城而居,听从北庭大都护府的号令。”
‘唰!!!’
几名酋长眼眸一下子睁大了。
漠北均分为八份,大唐见证下,那不就意味着八部要是起了争执,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强者肆意掠夺弱者,甚至是吞并覆灭了。
还有城池居住,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他们的梦!
“大唐于狼居胥山下设立燕然都督府,总领外铁勒各部事宜。”
“燕然都督即武邑县公。”
“诸位可有异议?”
环视几名酋长,李承乾脸色平淡道。
“遵命!”
一众酋长看着苏烈那雄壮的身躯,哪里还敢多说什么,连忙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