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防化兵的基本任务 > 第54部分(第2页)

第54部分(第2页)

“这个电台的性能我很熟悉。使用1。5米鞭状天线,在开阔地上的通话距离是6 公里,如果使用2。7米的鞭状天线,通话距离就可达到12公里,我们所处的城市属平原开阔地,电台架设时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通话距离是完全有保障的。万一超出这个距离,电台联系不上,让通讯员在附近借用地方电话打回来,也比车辆往回跑要快。”肖吉林分析说。

“电台配发到连队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我只知道它的基本通话距离比较短,如果使用2。7米鞭状天线,通话距离真能达到12公里,我想我们的直线距离应该不会超过这个范围。关键是这个数据你记得准吗,要不要查一下说明书?”憨老张不放心地说。

“这个数据不用担心,我记得非常清楚。现在赶紧让通讯员和文书调好频道,随时保持联系。”肖吉林很自信地说。

“电台都是现成的,上半年大家都学会了电台的使用方法,我让通讯员和文书马上准备。”

不一会儿,3排集合完毕,3排长刘美华开始检查大家携带的个人防护装备情况。

地方上的车辆还没到,乘这个间隙,憨老张和肖吉林在看通讯员与文书用电台进行呼叫。肖吉林特别叮嘱通讯员,到达目的地后,如果效果不好,就使用2。7米的鞭状天线通话,把电台直接架设在卡车顶上,效果会更好。

不一会儿,地方上的一辆带有警灯标志的小轿车开到了连队操场,车门打开,司令部的通讯员小刘和2位穿警服的干警从车内出来。

“陆队长,你好!”肖吉林和憨老张立即迎了上去。

“嗬,3年半没见面,一见面就认出我来了,不错呀!我也露一手:肖吉林,张潮贵,名字没说错吧!”陆队长热忱地握着2人的手说。

“没错,没错,我的师傅不愧是记忆专家呀。”肖吉林说。

“张连长,你们认识呀?”司令部的通讯员小刘十分吃惊地问。

“何止是认识,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憨老张也风趣地说。

“那好,我也不用给你们作介绍了,你们慢慢谈吧,我还要赶紧回司令部值班室待命。”小刘说。

“去吧,辛苦你了。”憨老张客气地说。

“没想到张连长就是你呀,几年不见,进步挺快嘛。”陆队长高兴地说。

“我也没想到陆队长是你,你不是在公安局刑侦处吗,怎么转行了?”憨老张吃惊地说。

“是啊,去年才调到交通大队工作。”

“这事说起来肯定话长,改日我们有空坐下来细说。要不你们先去吧?”肖吉林打断了他们的说话。

“那好,这事给部队找麻烦了,要不你坐我们的车吧,路上我也可以给你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陆队长说。

“这样也好!”憨老张说着,转身对3排长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坐上警车一路向营区外驶去。

“电话里听说是早上4点多钟出的事,你们怎么现在才找我们?”坐上车后,憨老张问。

“咳,别提了,本来以为是普通翻车事故,也没想麻烦部队上的同志。结果清障人员到现场发现情况很复杂,车翻了,还正好横在了马路中间,几十个装蜜蜂的箱子横七竖八地甩到马路中央,把交通完全阻塞了,更要命的是这些蜜蜂由于受到惊吓,见人就蜇,我们一个交警最先参与救人,由于只采取了一点简易的防护措施,脸上、手上被蜜蜂蛰肿了,现在还在医院打吊针。”

“按说早上车辆也不多,路面也很宽的,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故?”憨老张想起了肖吉林的问题,不解地问。

“这是一辆外地大卡车,据我们初步分析有多种可能:比如说车辆装载货物超高、超宽和超长,或者说驾驶员对这条道路不太熟悉,上下高架桥时没有减速,从而引起车辆失控;从时间上看,虽然是早上4点多钟,但不排除是夜间长时间行车,会不会与疲劳驾驶有关?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初步的分析,真正的原因要等现场勘察完后才能确定。”陆队长分析说。

“驾驶员受伤严重吗?”

“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共3人均严重受伤,现已被送往市中心医院抢救。我们本来组织了人员清理现场,疏通道路。清理人员尽管穿着长衣、长裤,可根本不能靠近现场,还没来得及动手,脸上、手上被蜜蜂蛰得全身浮肿,在这种情况下,我突然想到了我们防化连,赶紧请示市局领导同意后,就直奔咱们部队上来了。”陆队长说。

“你不是在刑警队工作吗,怎么调到交警大队当队长了?”憨老张突然问道。

“我们大队长去年执行邢侦任务时身负重伤,身体不适宜继续做刑侦工作,就调到我们交警大队来了。”开车的警察说。

“哦,那现在身体有什么影响吗?”憨老张关切地问。

“其实也没什么大碍,一点小伤,而且早就痊愈了。”陆队长说。

说话间,车辆已驶入事故现场。

“前面就是事故现场吧,这里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了,你们别靠得太近,有面具和防毒衣,蜜蜂奈何不了我们。”见前面围了不少人,憨老张猜想这应该是事故现场。

“那好,你们也要注意安全,别着急,悠着点。”陆队长叮嘱说。

“放心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