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压抑着独特性,
新的独特性在此产生,
以各种方式与被固定的普遍性相恰合,
这种恰合,有时,居然,是以“冲突”的形式出现的!
不过这十分自然,十分真实……
这种恰合带动了发展。
不过,一个国家,相当一部分人,
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原则,
看了某个“派系”的人员以“派系”的观点记录下来的感想后,
没有与自己的独特性发展的源泉相结合,
反而认定了该“派系”的观点代表的,
-固定的普遍性,是一种唯一正确的标准!
试图把自己转变为代表这种自认为唯一正确的标准的具现!
用自认为唯一正确的标准来思考?!
从而导致了没落……
他们认为自己反面的没落,
在他们自身同样地产生,
形式不同的同一结果,
他们没有看到没落不是唯一的必然!
没有自己的观点,
未能有效地与独特性发展的源泉相结合,
从而导致了自身“必然”的没落……
读“《资本主义和艺术》【德】梅林作,绿原译”有感,别人的观点?自己的观点?在自身没有存在基础的别人的观点,我一点都不了解,然后发展,发展不了也要发展,发展是必然的!必然发展……^_^……
该文选自《文艺理论译丛1》-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译丛》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3年6月的初版,编目在《纪念*逝世一百周年》,^_^……
刚看了开头,还有好几页未看……
2008年11月3日星期一
看看“百度百科”的“无产阶级专政”词条:
可能会理解,某种环境下,工人是占据主要地位的革命力量,换一个环境,占据主要地位的革命力量的构成可能就不同了,这是概念存在的基础,不理解基础去把固定的普遍性当成是一种唯一正确的标准何其地愚蠢。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是用来破坏人类的“产”吗?这样,最后,我们都“无产”了,呵呵……
在某个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是什么?
是用来破坏人类的“产”吗?呵呵……
这样,什么是“无产阶级”呢?
2008年11月3日星期一
每个人都有艺术创作的权利。
我对“无产阶级”的认识,
不是以有没有资产作为区分的,
而是与自己独特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