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尼洛夫有没有可能与德国达成和平协议?”
“根据我们特工的报告,可能性不大。
相反,他似乎更倾向于将战争拖入持久战,期待我们英国出面斡旋,以一种对英国有利的方式结束战争。
可惜,我们完全没有这种打算。”
即便科尔尼洛夫的政变成功,他的统治恐怕也维持不了多久。
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一场比历史上的红白内战更严重的动荡爆发。
而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最糟糕的局面。
俄国的混乱本该是个好消息,但如果发生在战争尚未结束的情况下,那就成了本末倒置。
要谈判达成和平,首先得有个可以对话的对象。
“无论如何,必须阻止这场政变,或者让它失败。
如果现在布尔什维克垮台,那一切都完了。”
听到汉斯的结论,史密斯-卡明微微颔首。
红色份子固然是威胁,但讽刺的是,在俄国的内部势力中,唯一可能接受和平谈判的,恰恰是布尔什维克。
“咬主人的狗,就该尽快处理掉。
我们要不要考虑暗杀掉科尔尼洛夫?只需您一句话,我们立刻动手。”
“不必。
虽说这家伙目中无人,但考虑到他在军中的影响力,未来或许还能利用,现在暂时还不想彻底丢弃这张牌。”
所以,必须加快行动。
在科尔尼洛夫抵达之前,先一步推翻临时政府。
等他姗姗来迟,再直接踢他屁股,把他赶去西伯利亚。
“但单靠布尔什维克恐怕不够吧?”
“是啊,所以我们也得亮出一张新的底牌了。”
好在,在彼得格勒附近,正好有一批人手可用。
当然,想要赶上时间,就得尽快行动了。
。。。。。。
1914年4月20日。
按照俄罗斯历法,是4月7日。
“同志们!
拿起武器吧!
我们失去的只有锁链,而我们将赢得整个世界!”
“革命万岁!
所有权力归苏维埃!”
在令人窒息的对峙之中,为了争夺名为俄罗斯的赌注,临时政府与布尔什维克之间的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决战,终于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