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呈细窄线状,边缘整齐,无撕裂伤,凶器似为薄刃利器。
死亡时间,大约在前一晚亥时。
(晚上9点到11点之间。
)
屋内无搏斗痕迹,死者衣着整齐,茶水也未下毒。
反复看了几遍卷宗,陈叙州不由自主起身,拧着眉,在屋内来回踱步,总感觉找到了一丝问题。
可就是捅不破那层窗户纸。
“书房,书房,何人可以自由出入书房?”
“十二月,冬季。”
“门窗紧锁、取暖、木炭。。。。。通风口。”
“对!
通风口!”
想到此处,他灵光一现。
连忙走到刘清逸身前,迫不及待道:
“刘员外,快带我去您的书房一观!”
“好,请随老夫来!”
刘清逸看他这幅样子,便知,有可能是找到了问题点。
不敢有任何耽误,立刻带着他来到了书房。
古代的书房,虽各有不同,但都不重要。
陈叙舟要看的并不是书房的陈设,而是通风管道。
因为,管道粗细基本都是固定的。
他用手大致丈量一番,发现管道粗细在32-35厘米左右。
这种宽度,成年人肯定爬不出去。
可未成年人?或是身材矮小之人呢?
结合卷宗看,凶手大概率是从通风管道,逃离的。
找出密室疑点,陈叙舟又开始思索,作案工具。
前世,作为一名执行特殊任务的专业人士,接触过很多武器,也看过很多国内外经典刺杀案例。
其中有个案例,很符合,卷宗上的描述。
随即,他调取脑中的记忆,仔细论证。。。。。
盏茶的时间,将案件捋顺,不敢说绝对准确,但也能为刘清逸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弄清楚一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