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轮到朱棣傻眼了。
他何曾想过这些盘算啊!
而柳白完全不管朱棣怎么想的。
只顾按照自己的思路接着陈述。
“下个月如此窘迫循环一次,再往下数第二个月呢?再一个月后还是类似境遇……这般循环半年,怕是每个月新俸一下来都必须直接用来还旧债。
那么,这一月又该怎么办?”
“待我几乎到了吃土充饥的时候,倘若您拿着五百两出现在我眼前,许我放宽某些商贸的税收政策,比如减掉他们生意里的半个成税额——反正凤阳城年年超额完税,这点减幅似乎没人察觉。
这种情况下,我接或是不接?”
“若是拒绝,我这个县令怕真得走上乞讨之路;如若接收,就成了犯事儿之人,把柄便攥在您的手里啦。
下回您若有事相求时,我同意抑或不同意?”
“答应的话尚且还能有收益入账,生活过得好一些。
假使不允,只要您随手把我握有的短公布出去,我立刻身首异处啊。
您瞧,是不是这个道理?”
……
随着柳白这一系列推理论证结束。
他只能无奈捧起一碗全无荤腥的汤,勉强化下一干硬的饼子,差点都被噎住。
这般落魄的模样令人观之怅然若失,暗生悲凉之情。
若非真相昭然若揭,着实难以置信,这位眼前之人竟真是凤阳县令。
“贪欲固令人惧,但更可怕的却是绝望。
像我这般人,尚且算是好的。
无家室之累,倘若换作一个上有老下有小之人呢?试想,母亲或孩子患病急需资金治病救命,这时恰好有人拿着钱求你办事,又该如何是好?”
“收了那钱,就如覆水难收,再无退路可言。
若是拒绝这笔钱,那便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人病故。”
……
本就不宽敞的客厅内。
三人围坐在简陋的餐桌旁。
随着柳白一番语重心长地诉说不满,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即便一贯倔强如朱元璋此时也只得默然承认,
柳白所言,皆属实情。
或者说是他之前未充分考虑到的一面。
不过这位日后被称为洪武大帝的雄主,却不愿正视自己多年以来犯下的错误。
因为他若真的承认错了,岂不意味着,多年来被严惩甚至处决的大批所谓贪官污吏中,
其实有许多可能是因为他的苛政才沦为如此的吗?
因而,这一刻的朱元璋不禁望向桌上的干粮陷入了深思纠结之中。
而朱棣则是在旁边低眉顺目保持缄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