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吾家屡世公侯 > 第214章 形势所迫的气量(第1页)

第214章 形势所迫的气量(第1页)

崔昊看着满地狼藉,即便早有预料,可造成这么大的祸端也是他此前未曾料及的。

于是一向自诩心狠手辣的崔昊也不由暗暗心惊,目光所及,厅中残存之人皆是面带惧色,似乎笃定这位前家主才是幕后主使。

料定局面,即便是崔昊也觉得有些棘手,转而又有些后悔。

似乎玩大了啊。

于此同时,崔廷恩携妻儿正在去往常乐坊的路上,他自是知道族中是有些暗流的,虽然他这个家主做得不甚出众,可烂船还有三斤钉,关于青州房与清河小房的计划,他虽不知详情,可若说是全然不知,那也是小看人了。

崔尧这位大伯,半辈子怯懦不已,虽偶有些闪光点,可毕竟从小养成的性格已经定型,故而谨慎成性,亦没什么雄才大略。

关于老爹主动劝他退位让贤一事,若说他是心甘情愿,恐怕谁也不信,就连他自己也不信。

可扪心自问,自己追寻已久的家主之位,当真能做的好吗?

他亦有自知之明,拼尽全力,也只是勉强做得个糊裱匠,家族不论从声望、地位以及产业的拓展,虽说不上江河日下,可也肉眼可见的日渐萎缩。

相对而言,问题还没有爆发的原因在于——其他世家更是不堪,于这几年来说,可以算的上是断崖式的下跌。

于是,在这个世家比烂的年代,区区平庸之过,比较起来反而算不得什么。

可庸人自扰,也自知,他清楚的知道,随着某个小辈的手段日渐成长,门阀合流已成定局,大势已成,顺昌逆亡。

可在这场盛宴中,餐桌上却没有崔家的位置。

顶多也就可以顺着桌上流下的汤水,混个残羹冷炙,勉强维持住体面。

可这种体面,当真体面吗?

崔廷恩扪心自问,他知道,其实清河崔氏是有机会的,他父亲的决定虽说有些不近人情,可却是绝对的英明之举。

只有当清河崔氏与那位暗中推动局势的小辈,合为一体,崔氏才能完全具备成为肉食者的资格。

嗯,更高维度的肉食者。

这几年的局面已经越发让崔廷恩看不清,火器的进步,让固步自封的门阀显得越发孱弱,大量工坊的建立,又让门阀喜爱的流民趋之若鹜。

土地的价格连年下跌,若不是朝廷命令永业田不准私相授受,只怕即便是老实巴交的世代农人,也会抛荒弃地,投身于各大重镇林立的工坊之中。

时代变了!当真越发让人看不懂,原本苦心兼并的大量土地越发鸡肋。

拥有大量的粮食再也不是不可替代的资本,国家的粮仓朝发夕至,想玩囤积居奇的把戏,也越发没有市场。

也就除了人烟稠密,水道密布却仍交通不便的长安可以操作一二,其他地方想玩,那可真说的上是自讨苦吃。

远离长安辐射之地,唐人的道德水准急剧下降,各地的守军更是越发目中无人。

“所谓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这种混账话,就是某位边军酒后肆意散发的狂言。

听听,听听!当门阀在暴力手段的生态位落于下风,所谓门阀,也真就成了餐桌上的压轴盛宴,香甜可口,多汁且少刺。

不少聪明之人也悄然发现,什么世代传家,千年文华,不过就是刀把子够硬,且人多势众罢了。

可刀把子碰上枪杆子,两厢碰撞之下,谁是爷爷谁是孙,那真真是一目了然。

急眼的县令,可是真会伙同那些蛮横的大头兵,强行开仓放粮的。

开的是门阀的仓,放的是门阀的粮,做下这般恶事,不仅不会丢了帽子,反倒会赢得一个为民请命的荣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