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营,宁烈阴沉着脸,召集众将总结战果。
“此战我军伤亡四百余人,损失战船三十余艘。”
参谋报告道,“敌军损失两艘大船,一处据点被我军占领,另有约百名敌军阵亡。”
宁烈思索片刻:“虽然没能完全驱逐敌人,但已经给了他们沉重打击。
传令下去,全军休整,准备明日再战!”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天清晨,西洋船队悄然离去,只留下一封信函。
“亲爱的王爷,”
信中写道,“我们暂时撤离,但这并不代表放弃。
司空明殿下坚信自己才是真正的皇帝,他将在适当的时候回来,收复失的。
至于贸易之事,我们仍然希望能与贵国建立友好关系。
西洋人威尔逊敬上。”
宁烈冷笑一声,将信撕的粉碎:“口是心非!
他们不过是怕了我军的反击,才暂时撤离。
不过,司空明与西洋人勾结,确实是个大麻烦。”
“王爷,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副将问道。
宁烈沉思片刻:“加强沿海防务,建立瞭望台,随时监视海上动静。
同时,派人飞报京城,告知陛下最新情况。”
很快,宁烈详细的战报送到了司空玉手中。
她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西洋人暂时撤离,但显然没有放弃侵略的野心。”
司空玉严肃的说,“尤其是司空明与他们勾结,更是我朝的心腹大患。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大臣们各抒己见,但都没有特别有效的对策。
毕竟,西洋人的船只和武器都远超本国,硬拼实非上策。
最终,朝廷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沿海防务,建立完善的瞭望系统;加速研发新式武器,尤其是火炮和战船;派遣使者到西洋各国,了解他们的情况,寻求可能的外交解决方案。
同时,司空玉也下令全国通缉司空明,重金悬赏,务必将这个叛徒绳之以法。
南海前线,宁烈收到了朝廷的最新指示,立刻着手实施。
他一方面加强沿海防务,一方面派出宁钩的探子,打探西洋人和司空明的下落。
然而,西洋船队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