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身着轻便戎装,显然是专门负责侦查的轻骑兵。
“说!
你们是哪支部队的?董承的大军在何处?”
宁烈厉声喝问。
斥候们紧闭双唇,不肯透露半句。
宁烈冷笑一声:“不说也罢,你们身上的标记已经告诉我答案了。”
他指着一名斥候胸前的徽记:“神武营的标志,看来董承亲自率军了。”
斥候们惊讶地对视一眼,没想到北玄将领如此了解南梁军情。
宁烈继续道:“董承大概率是听说了两位藩王叛乱的消息,以为北玄内乱,所以急于北伐。
只是他没想到,藩王叛乱已平,北玄上下一心,只等着他来送死!”
最后一句话,宁烈刻意提高了声音,确保周围的士兵都能听到,以此提振军心。
斥候被带走后,宁烈立即调整行军策略:“传令下去,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在南梁大军到达前,占据昆仑关有利地形!”
三日后,宁烈的军队终于抵达昆仑关。
昆仑关位于南北两国交界处,是一个狭长的山谷,北窄南宽,谷内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
谷口处建有一座高大的关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宁烈登上关楼,俯瞰整个山谷,不禁感慨:“好一个天然险要!
怪不得历来攻守双方都在此拼死争夺。”
老周跟在身旁,指着山谷两侧的山坡说:“大人,这两侧山坡虽然陡峭,但还是可以攀爬的。
若敌军从两侧包抄,我们腹背受敌,难以抵挡。”
宁烈点头:“所以我们必须先发制人,占据两侧高地。”
他转身对副将下令:“立即派遣两支轻装部队,分别占据东西两侧高地。
同时,在谷口修筑三道防线,准备死守!”
接下来的几天,宁烈带领大军日夜不停地强化防御工事。
关隘前筑起了高大的木栅栏,谷口挖掘了深沟,两侧高地上部署了弓箭手和投石机。
与此同时,宁烈也没有忽视军队的训练。
“记住,关键是配合!”
宁烈站在高处,对下方的将士们大声说道,“南梁的优势在于人多,我们的优势在于地利。
只要各部配合默契,董承就算带来十万大军,也休想攻破昆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