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位于现代化的城市里,一切只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那么的不真实和虚幻。
“开采机器人?”
不少人望向那铺天盖地的海报都愣在了原地,这是他们见到的第一个可代替奴隶挖矿的产品,而且还是可24小时持续工作的机器人,这工作效率不比奴隶高?
“就出售5000台吗?”
“嗯。”
只能在落地窗旁边的陈莽轻点了下头:“不确定买的人多不多,先看一看出售情况如何吧?”
市场是很难想象出来的,任何概念性的产品,最终都得在市场上去验证一番,才能知道市场对其的接受度究竟如何。
只有创业小白,才会在不经过任何调查的情况下,去想象市场。
一台开采机器人,他的成本价在2500,出售9998,盈利大概在7500左右。
这五千台如果能全部出售完毕,能赚3750万。
盈利空间并不是很大。
远远不如「空间袋」,成本1单位木材,他卖5万单位铁矿,相当于5万倍的利润这是一个令资本家能疯狂的利润。
但这个东西没有列车会批量购买,基本上都是买上几个,随身用的,不会几百上千个购买。
但「开采机器人」就不一样了。
这玩意要想真正普及使用起来,大幅度的提高列车生产效率,买七个八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至少得买一百个以上,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
这是走量的产品。
走量的产品,利润空间一定会低,利润空间高了,别人买不起了。
三小时过去了。
「开采机器人」只售出了一百多台,这一百多台都是很多列车长买的,每个列车长购买了一台两台的。
陈莽一开始很疑惑,这些列车长买一台开采机器人回去有什么用?
后来派李叔出去打听了一下才知道。
这些列车长买一两台开采机器人回去,完全是为了起激励作用的,告诉列车里的奴隶,如果不好好挖矿,分分钟替代你们的工作,你们对列车并不是很重要,列车给你们一口饭吃,那是对你们的恩!
“。”
在得到原因后,陈莽面无表情的沉默了许久后才轻声道。
“很久以前,我听过一个寓言故事。”
“沙丁鱼是一种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死亡的鱼类,某天一个渔民在运输沙丁鱼时,意外放入一条鲶鱼后,没想到沙丁鱼因躲避天敌而保持活跃,从而最终大部分存活下来。”
“这一现象后来被归类为,通过引入外部刺激,来激活原有群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在管理学中,也叫做鲶鱼效应。”
“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动力。”
“我的本意是出售生产工具,但没想到大家都是买回去当鲶鱼去的。”
没有任何一辆列车批量购买。
这其实也在他的预期中。
毕竟
这里是末日,没有任何「奴隶协会」,每人在意奴隶的待遇如何,也没有什么薪水,只要管饭就行,奴隶也没有申述的地方。
这就导致。
哪怕「开采机器人」已经极其廉价,并且甚至可以说是廉价到离谱了,却依旧没有「奴隶」廉价。
这就没脾气了。
他也管不了其他区域的事儿,他总不可能说一句所有列车必须提高奴隶待遇,有人能搭理他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