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来不难,季孙斯此前被阳虎压制了这么久,阳虎突然败亡,其族内之事必是千头万绪,令其不能脱身!另外从国君的角度而言,若让三桓就此重掌朝堂,恐亦非其所愿。」
「仲尼素有尊礼之贤名,又是虎将叔梁纥之子,与三桓又牵扯极深。若是令其相鲁,恐怕也是各方都能够接受的结果!」
孙武不由是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先生果然高见!。。。。李然言罢,又是抬起头来:
「长卿,另外还有一事!却还需得长卿去办!」
孙武闻言,不由一惊,二话不说,赶紧是转过侧身,正面对着李然是抱拳一揖道
「先生请讲,武在此悉听遵命!」
只听李然嗤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纸帛书,并是与孙武言道:
「阳虎目前尚且还在鲁境之内,他眼下只怕也是无有去处,为兄此前已修得一封帛书,长卿便代我去送予他吧!」
孙武闻言,却又迟疑了一下。
「这等人······对先生却还有何用处?」李然苦笑道:
「呵呵,长卿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阳虎此人,也可谓是才智过人。若非如此,又岂能独独受宠于季平子?而如今,赵鞅的那些手下,除董安于外,可谓是无人可用!而阳虎三番受范氏所戕害,其必有报仇之心,正可为之所用!」
「如今,我等可引为外援者,亦不过赵鞅。阳虎若能投奔于赵氏,倒也是美事一桩······」
孙武一听,便立刻是茅塞顿开。
更何况他本就对李然的话是唯命是从的,于是,当即就应允了下来。李然只手托着帛书,却又是与他叮嘱道:
「若是阳虎有何难处,你也可以见机行事,顺便举手相帮便是!孙武低头接过了帛书,并是回道:
「诺,先生放心,武定当力所能及的协助阳虎遁出鲁国!」李然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并让孙武骑得快马速去。
孙武也是一刻都不耽搁,带上书简,便是出了杏林,直接单骑绝尘而去。
正如上文所说的,阳虎虽是落败,却也并非是躲躲藏藏。而是吃住都在大路上,竟是就这般大摇大摆的进了阳关。
而季孙斯则是收罗了曲阜的季氏私兵,并且是亲自带兵追击。正如李然所料,阳虎若是不死,他季孙斯又怎能睡得着呢?
孙武在得知了阳虎的行踪后,于是也快马加鞭,他一人奔走,自是比季氏的大军要快上许多。
只不过三四天的功夫,孙武便来到阳关
附近。但随即,竟又立刻是被几名士卒给拦住了去路。
孙武也懒得跟他们废话,跳下马将几人打倒在地,随后说道:「吾乃孙长卿,奉周邑太史之命来见阳虎,速去通报!」
那人听命,也不敢怠慢,直接连滚带爬,直接往阳关处奔走。孙武再要往前,却发现前方竟依旧是一大队人马阻住了他的去路。
就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了孙武的面前。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阳虎!
阳虎得知是孙武来了,便匆忙赶了出来,来到孙武身边,双手擎住他的双臂:「长卿兄!你来的正好啊!」
孙武面对如此热情的阳虎,见他虽是失此大利,又处如此危局,竟还能这般的生龙活虎,也是不由一阵暗叹。
「阳大人,有什么话,我们且先进去再说吧?!」
于是,孙武便跟着阳虎进入了阳关。
其实这里原先,是一处近乎被荒废的关口,临界于齐国,只因当初阳虎早就给自己是留下了这一后手,故而营筑了此关。
而此关,也正是因此而得其名。
二人对面而坐,孙武拿出帛书,并是说道:
「阳大人,此乃先生所书之帛书,并言说大人可执此信,前往晋阳,投奔赵氏!阳虎接过书信,也不及细看,便是直接拜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