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自高祖太原起兵以来,以轻骑(马不带甲具)对付隋军的重骑十分好用,以快速机动寻找弱点及迂回突击等战术证明了机动能力的重要,对唐朝军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来的唐军便鲜有重骑兵,一改隋军以前重骑兵注重防护的观念,而以快速打击及灵活作战为马军的核心思想。
&esp;&esp;所以方才敢死队的冲锋速度极快,瞬间就接敌打得突厥人措手不及。但是被围攻之后持续遭受骑射持续乱|射,战马就撑不住,敢死队骑兵变成了步兵,机动大减无法突破,终于陷入了重重包围。
&esp;&esp;这时突厥人的这股人马才稳住阵脚,但见唐军人少,他们便稍稍安神。一员突厥大将挥着马鞭正在叫骂,突厥骑兵便从四面扑了上来。
&esp;&esp;李贵大喊道:“聚拢阵形,切勿被分割!”
&esp;&esp;他喊罢拾起那面敢死队的大旗插在草地上。刚从马上摔下来的将领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不少人从周围拾到了长兵器,向旗帜飘荡的地方合拢。大伙很快组成圆阵,待突厥马兵冲近,便凑准了用马槊戳;有放近的就砍马腿。
&esp;&esp;这股唐军毫不畏死,只见一个断臂失去战斗力的人竟然迎着马头撞,完全一副不要命的干法,突厥兵十分畏惧,被将帅们叫骂也不敢上前,只用拿着弓远远地放箭。敢死队这边的一片草地上全是箭矢,不知有多少,就跟平白长出一片草丛一般。
&esp;&esp;照这样轮|射下去,敢死队迟早会因受伤流血而死亡殆尽。但是突厥人发现远处的唐军主力已开始调动,须得尽快消灭这边的小股唐军不可,耗时间不是办法。
&esp;&esp;一处高地上的默啜正观察着前面的状况,见那么多人围着一小块地方乱晃,死了许多人却半天都拿不下来,他的神色有些凝重。
&esp;&esp;那面旗还在飘,那小股唐军就还没被消灭。默啜指着旗帜上的汉字,问旁边的杨我支:“上面写的是什么?”
&esp;&esp;杨我支道:“大唐将校敢死队。”
&esp;&esp;“这帮人全是将校组成的?”默啜自我安慰地点点头,总算略微松了口气,心道如果对面的三万多唐军都是这样的战斗力,那趁早别打了,别说十万铁骑,来一百万都没用。
&esp;&esp;杨我支道:“数十骑孤军突进,并不见后方唐军及时策应,就算勇猛也是送|死……再考虑到三城前不久发生的事,我觉得这些人可能是张仁愿的部将,薛氏平叛之后没自己杀他们,现在假手我军,还让咱们死了那么多人……”
&esp;&esp;默啜点点头道:“你的看法很有道理。传令前军大将别磨蹭了,赶快收拾了他们!告诉他,蒙马|眼冲击,冲散分割之后便好解决了。”
&esp;&esp;……前军突厥大将得了默啜可汗的命令,便依言下令进攻敢死队的骑兵把马|眼用布给蒙起来冲。
&esp;&esp;那些战马暂时失明之后又挨了鞭子就一个劲瞎冲,这办法确实非常管用,一群瞎马冲过去停也停不下来,唐军用肉身不可能挡得住重达一千多斤的骑兵人马冲撞。
&esp;&esp;场面简直惨不忍睹,惨叫四起,草地上全是血,有的人肠子都被踩出来了。唐军阵形一散,混战在一起后人数悬殊巨大,一个人要面对几个方向的进攻,而且突厥奇兵居高临下形同屠杀。
&esp;&esp;全军阵亡的结果迟早的事……其实他们一开始发起冲锋就注定了这样的结果吧。
&esp;&esp;就在这时,只听得一声爆喝,李贵背着那面旗帜双手提一把斩马刀忽然向前飞奔而去,只冲前方不远处那扬着马鞭发号施令的人。这一幕实在太突然,而突厥骑兵为了防止马匹冲撞中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骑兵不好冲,徒步却能过去。突厥兵猝不及防,就见一个人影动如突兔一般跑过去了。
&esp;&esp;待两骑急忙策马挤到将领身前时,立马就看见刀光一闪,战马“嘶……”地惨叫,马上的突厥人身体一空狼狈地摔下。
&esp;&esp;“呀!”李贵又猛喝一声,提着刀盯着前方狂奔。他的脸都已经扭曲了,一身都是血,形同魔鬼十分可怕。
&esp;&esp;那突厥将领已经知道目标是自己,脸色唰一下就白了,急忙丢掉手里的马鞭,伸手去抓腰间的刀柄,抓了两下都没握住,他的手都抖了。
&esp;&esp;就在这时,忽然“咚”地一声闷响,李贵的头盔上挨了一狼牙棒,又迈出两步终于单膝跪倒下去,长刀“兹”地一声深深插|入土地支撑着他的身体,一口血从嘴里喷了出来。
&esp;&esp;“哇哇……”周围的突厥兵顿时围了上去,只听得叮哐咵咵的令人恶寒的声音,血肉被挥起的刀甩得乱飞,李贵不知被砍成什么样子了。
&esp;&esp;敢死队全军阵亡,草地上一片狼藉,就跟经历了一场大战似的,四处的尸体恐怕不下数百具。
&esp;&esp;突厥人已经呼喊不出来,气氛十分沉闷。这种打法简直是地狱,没啥好处光见送命。
&esp;&esp;而这时对面的唐军大股人马已经压过来了,旌旗飘荡人马如潮,上来的一大股军队全是骑兵,马蹄的轰鸣犹如平地里在打雷。
&esp;&esp;按照唐军常用的战法,正面一般都是下马作战的步军,骑兵往往进攻侧翼或是绕道后方夹击;可是薛崇训带兵却完全相反,他经常性地命令马队从正面进攻硬碰,这回的场面看来又是那样。
&esp;&esp;上来的唐军骑兵也不废话,距离四百步便闻得后面鼓声大作,成列的枪骑兵飞奔起来。四列一个团为一波,十几波进攻序列展开。
&esp;&esp;“杀!”一声短促的喊声自飞扬的马队中响起,几秒种之后便接敌,照样是凭借长兵器猛灌进敌军阵营,杀伤之后便见马刀闪亮,一通乱砍。
&esp;&esp;突厥人刚刚顶住黑夜
&esp;&esp;薛崇训这种战法初看十分凶猛,其实经不起耗,属于前重后轻的布置。他把最精锐的部队弄到正面去进攻,自然会形成局部战斗力不对称的局面,形势一开始会非常好看。但如果突厥人铁了心要和唐军分个胜负,本人他们人就多,随着时间的持续薛崇训多半是扛不住。
&esp;&esp;不过默啜可汗只和唐军战了半日就退兵了,他们根本就不想和唐人死拼硬打。因为草原上不只有突厥人,还有契丹等族在和他们争夺生存空间……相比那些敌对的游牧部落,唐朝也算不上你死我活的对头,因为汉人是农耕民族占了他们的草原没啥用。
&esp;&esp;薛崇训也看重了这一点,所以一接敌就爆发出锐气不计损失,目的就是为了震慑突厥,为后面的议和争取筹码。
&esp;&esp;他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议和,因为以现在安北可调动的兵力和战争资源,根本没有办法对突厥主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更无法深入纵深穷追猛打。他需要时间来积蓄力量和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