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永乐年间的 > 第317部分(第2页)

第317部分(第2页)

莫大人带队,一行人进了艌作坊,里面一帮艌匠正在忙着制各式各样的木船构件,不同的是,此处的构件从寸许到尺余都有,琳琅满目,都是各种模型。

看到莫大人进来,里面的匠师都停了下了,很多人都恭身施礼。

“董头,刘大人何在?”

“回莫大人,刘大人今日一早便入城去了。”

“噢,静之过来看,这里有郑大人的宝船,那只便是。”

王动看到那边桌上整齐的排放着大大小小很多船,各有一张小纸写在写面,宝船、马船、战船、坐船、水船、粮船。橹船,六橹船、大八橹、二八橹,轮船,大飞轮,小飞轮。

只见那宝船是艘尖头方尾的尖底海船,船身肥短,有9支桅杆,9张帆,2张副帆。船的外观,底部漆白色,上部作红色线条,再上则为黑色。船艏两侧各有船眼一只,前方横匾绘有类似兽牌的虎面,其下悬挂四爪锚两支。船舷两侧开有炮门各10扇,甲板上置大炮4尊,救生艇4艘,船艉有中国式三层楼阁建筑,每层有10扇窗户……

“我师傅曾言,有种船为潜水艇,能潜行水下,以轮驱动,密闭,以石压舱使之潜于水下两三尺寸处,有潜望镜出水面,潜行敌船舷边,弃石浮升,出水面,附火药于敌船,点火后,从容驶离。”

王动在艌作算是笑言,然听的人,却没几个当成是笑话的。

“王大人,船行水下不难,难的是,若以人置于一密闭的屋子,时辰不可太长,不然会闭气而亡。”

“这位是?”

“作头小孟,小孟是我朝最好的艌匠。”看来莫大人也是很喜欢作头小孟。

“入水不深,艇内只可三至四人,有气管出水取气。”

“三至四人,操船水行必缓慢,若是水下有潜流,则凶险。”

“此艇只是用在港口暗战。”……

关于潜水艇对于艌匠们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东西,这就是小孟昨天思量整个晚上后,决定留下不回盗山,在龙江船厂,时时会有新奇的东西,这些让他感觉到兴奋,感觉到每天过的很有滋味,这个潜水艇又让小孟陷入了沉思之中。小娇过来打断他的时候,他才现,已近黄昏,别的作坊已经上灯了。此时看着小娇,小孟觉得特别动人。

………【第三章 金陵烟云 第十七节 御书房内】………

王动回到家里的时候,心里还在亢奋着,船厂只是匆匆一瞥,但已经让他震撼不已了。王动后世没怎么见过军舰,也不是军事爱好者,对于军世方面的东西,只保持了一个普通男人的关注。对于郑和的宝船有多大,以前听过过一些,当年追郑和的时候也看过些书,这会到了船厂他才算是知道,原来书上讲的东西并不假,只是后来真的资料散失了,成了绝响。***,这散失的真够干净的,居然考辨宝船的大小居然能使全世界那么多学者专家折腾几十年。不知,这能不能说是变向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促进了精神文明的极大丰富。

今日莫大人可是介绍了很多,郑和下西洋的船主要是在南京,苏州和长乐三个地方造,但其实大明朝全国各地有大中型造船厂都在造下西洋的船。郑大人下西洋是下个特混舰队,从最大的宝船,到最小的六橹战船,共两百多。这不是两个三个造船厂在两三年内能造出来的。

晚上王动不得审视他的展步伐,传书三湘商会能过来的几位主事之人,尽快到京城来。要收罗更多的人手来做筹备工作。

油菜也收了,新的菜籽油也出来了,已经在潇湘记全面试用,基本反映还不错,在这点上,三湘商行控制住了榨油机,这算是高级机密,一般人不得靠近,整个榨油的工艺也是绝密,每个岗位的宁可空置也不让他多做事。而且这个榨油机是通过石匠铁匠联合打制的螺旋式压榨机,芯是铁铸,榨洞是石凿的,动力是水力、风力和畜力相结合。相比传统的石墨碾筛、釜甑受蒸、木榨取油的方法,三湘商行的成本和出油率显然要高的多。这个油坊王动投的是机器,占了两成的股。

玻璃作坊已经投入研已经很长时间了,这事一直是瓷窑在做,明朝的琉璃工艺还行,对于高老板来说制琉璃是他祖传的手艺,从不轻易玩的,只传给儿子,不教给徒弟的,明朝中后期,琉璃被称为纸玉,只有官窑有制,四品以上的大官才可佩饰。但也只是大明初,后来到明朝中后,整个琉璃工业被欧洲过来的玻璃打败。

王动有的只是物理原理和化学公式,很多化学符号,他无法与当时的矿物和实物对上号,半透明的琉璃很轻易的制出了大堆,但透明的玻璃还没看到。王动知道是这里面某种元素的杂质在里面,但以他的知识,他真的不知道是什么问题。查了家里有限的资料,他只能告诉对方,要用较纯的铅粉,他们选用的胡粉里有什么杂质,王动不得而知。找到对问题的原因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终于在王动不断的砸钱,工人不停的试验下,通过所谓的提纯胡粉搞定了这个问题,大家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知道胡粉被他们加这个加那个,烧来烧去,最后反正透明的玻璃出来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冷却后这个玻璃球球满是裂痕,一下就碎了,不过这个问题,王动有限的资料里居然找到了问题关键,加入氧化钙就能搞字,但这会,就这一点点的化学知识,还是折腾了王动好一阵子,毕竟化学也就是中学的事,算算也有十年了,王动在他的泥灰场找到了答案,石灰主要是碳酸氢钙,烧石灰,石灰石,通通搞定,终于有点杂质和气泡但还算是透明的玻璃弄了出来。

搞定杂质,不用王动去想,高老板手下那帮人很快就搞定了,原来那主要是加热时木炭灰。气泡的问题,是王动自己搞定的,来缘与他后世的一个小经验,每次和粉做饼的时候,开始添水时要不停的搅拌,就不会在小团块的生粉在里面,于是不断的搅拌搞定了里面的气泡问题,瓷窑烧出了透明的玻璃。

搞出了玻璃之后,三湘商行的琉璃坊开始挂牌了,王动和高老板各占两成,余下是商会的股份,这会王动已经到了京城,不过,他留下了下图纸,玻璃主要加工成凸透镜和凹透镜。王动要用他们来制放大镜,正常人过四十五岁总会有老花的问题,那么,送个放大镜给皇上,那是最好的礼物,再接下来,就是制望远镜,他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这些。

水泥,不用多说,长沙的泥灰场已经定型了。龙山的水泥场也开始生产的,经过不停的调试,水泥的质量基本已经稳定住了,接下来就是解决市场的问题了。

王动有一道坎迈不过去,就是为商人正名,为商业正名,只要跨过了这道坎,那就会一路康庄大道,不然,他时时都要低调,不能露富,千万别招惹到哪个有钱的官宦。就在王动为这事伤脑筋的时候,终于有人找上门来了……

燕王靖难成功,京城迎降的官员不过百人,除了大批自杀被杀死于战火的,挂印逃官“达四百六十三人”,不过永乐帝也有他的高招,大胆起用人材,明朝是科举与举荐并重,但永乐还是觉得步子不够大,杨士荣,陈济都没有经过科考,还是平头百姓,直接被任命为《永乐大典》总裁官。

永乐帝关于用人,有很多语录:

“致治须资贤才,贤才须养之而成,故育才须从建学立师为急务”

“任人当择贤才,择贤才当取之至公而用之至当”

“用人果贤,听之勿疑,官皆称职,庶事咸康”

“君主要使士为己用,必须待之以礼,否则将不会得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