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兵甲三国起点 > 第269部分(第2页)

第269部分(第2页)

县衙大门紧紧的闭着,大门之内寂静无声,但是可以想象不知有多少刀枪和强弓硬弩守在门后。

一旁的徐庶道:“徐公明乃大将,庶愿凭三寸之舍,说其来投!”

公孙白眉头微微一蹙,府衙内甲兵数百,还有徐晃这样的高手,徐庶本身武艺一般,若是徐晃暴起将徐庶灭了,岂不是亏大发了。

但是仔细一想,自己倒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像徐晃这样光明磊落的名将是不可能杀来使的,就像当年张辽去说降关羽,曹操也不担心其被二爷斩杀了一般。

公孙白尚未开口,却又听张辽道:“辽与公明曾有旧,愿同往说之。”

公孙白这才想起张辽和徐晃都曾跟过一个大老板——董卓,想来两人早年也算是同事,更何况张辽的武力经过这两三年和赵云等人的厮混,已提升到94,不在徐晃之下,心头已是再无疑虑。

当即令人取来纸墨,就在马背上匆匆写上两行字,交给徐庶。

两人大步走到县衙门口,张辽高声喊道:“公明,故人来访,还不开门!”

等了一会之后,突然两扇桐木门大开,门内露出两排手执刀枪,盔甲鲜明的士兵,肃然而立,杀气腾腾。

张辽和徐庶两人相视一笑,并肩昂然而入,紧接着大门又吱呀一声紧紧的关了起来。

半个时辰之后,大门外的公孙白及诸将逐渐等得不耐烦了,赵云等人更是跃跃欲试,要破门而入。

就在众人焦急万分的时候,只听吱呀一声,大门缓缓的大开了,紧接着,大门、二门、仪门,三门全开!

张辽和徐庶两人一文一武,一左一右,满面春风的走了出来,紧接着一名约三十一二岁的猛将,大步走出县衙大门,迎着公孙白弯腰深深一拜:“末将徐晃,拜见魏公!”(未完待续。)

第419章 鄢陵之战(一)

第419章鄢陵之战(一)

所谓为主者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千百年几乎没有人能真正做到。

比如曹操,虽然广纳贤才,但是真正相信的将领只有曹氏和夏侯氏本家之将,其他外姓将领虽然多有重用,但是终究在关键性的位置和权力都一直掌握在曹氏和夏侯氏将领手中。

但是公孙白却是真正做到用人不疑,公孙氏的几个庶子兄弟被公孙白放在大后方养着,无一人参与权力中心,故根本不存在家族势力,而其对麾下将领的完全信任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比如说,徐晃未投之前,他便让前往说降的徐庶带上他的亲笔书信,答应徐晃来投之后,独领一军,只受他节制。

新投将领独领一军这事,张辽和高顺已然开过先例,但是却又稍稍不同,因为当时张辽的解忧军是在公孙白的地盘重新招募新兵训练而成的,而高顺却也已跟随公孙白一年多,而且在濮阳之战中用他的忠义折服了所有公孙军将领。

而这一次,徐晃要领的兵马,却是雍丘之战、高阳亭之战、圉县之战等三战俘虏的曹军降卒,以曹军降将领曹军降卒,独领一军,日后还要独立作战,恐怕只有公孙白才敢如此去做。

曹军降卒若是并入老兵之中,就算是老兵不予排挤,也难免有失落感,士气和配合度肯定会大大下降,而以他们的老上司徐晃来独立领兵,无疑对于这只八万人的降卒军队是最好的人选,士气和归属感都会增强很多,接下来的战斗力也自然会强很多。

唯一顾忌的便是忠诚度,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当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卒,都是因为新降之卒无法驾驭的原因。

但是这点对于公孙白来说,却不是问题。

徐晃得公孙白如此信任,受宠若惊,归顺之时忠诚度已然达到80以上,而且他原本对于曹操弑君之事就心存不满的,此刻更是对曹操的忠诚度降低到10以下。

所以公孙白对徐晃的忠诚度也并非是盲目信任,在这乱世,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战局逆转,比如一年多前的濮阳之盟,公孙白又岂会掉以轻心。

至于那些降卒,有的是被强行抓来从军,有的是为了混口饭吃,原本都是汉人百姓,在他们眼里公孙白也好,曹操也好,都是汉臣,对于是姓公孙,还是姓曹本身不存在什么差别,基本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况且在公孙白麾下的待遇,远远要比跟曹操混的时候好得多,至少吃得饱,而且比起还发了新的衣甲和兵器,霎时间便有种鸟枪换炮的感觉,谁还吃饱撑的想着造反投曹的事情。

这只八万人新编降卒组建的军队,它的名称,又让公孙白装了一次逼,叫“兴汉军”,只是公孙白心目中的“汉”和这个时代的人心目中的“汉”不一样而已。

或许,他要兴的不是汉室,而是华夏汉族,不让汉人百姓陷入数百年之后的五胡之乱,成为胡人的两脚羊,不让华夏汉族陷入灭族之危,是他最朴素的愿望。

*****************

公孙白在圉县休整两日之后,正准备继续挥师南下,攻袭鄢陵之时,却遇到了梅雨时节,淅淅沥沥的暴雨一连下了四五天,使得公孙军在圉县滞留了四五日之久。

鄢陵,乃是进军许都的最后一道障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