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兵甲三国起点 > 第253部分(第2页)

第253部分(第2页)

他将那叠面饼放在公孙白的案几上,从最上面取下一只面饼,高高的举了起来,激声道:“此一个面饼,可以让流民中最美的处女陪诸位睡一夜,若不是处子之身……”

他将那块面饼掰开,淡淡的说道:“便只值半个!”

他又取下一个面饼,脸上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只要一个面饼,便可买得一名有夫之妇,终身归买者所有。”

他又加了一个:“两个,可买一名女童,面容还要不错的。”

“三个,可买一名男童。”

最后,他又放下两个面饼,只留下一个面饼:“只需一个面饼,便可让最忠厚孱弱之人,变成亡命之徒,杀人不眨眼!”

徐庶说完,又恭恭敬敬的长跪在地不起。

大帐之内,一片沉寂,再也无人应声。

许久,公孙白长身而起,双手扶起徐庶,激声道:“我意已决,令平州、幽州、并州和冀州四地,举全州之力凑集粮草,运至兖州,全力赈济灾民,敢有贪墨和延误者,立诛无赦!同时令各地精选百万斤土豆种,供兖州之民种植。所有军马,全部撤回浚水北岸,就地屯田,耕种土豆,除东路高顺的兵马之外,其余诸路兵马不得再南下攻袭,否则按违令论处,立诛无赦!”

(又到十二点以后了,那么就老规矩,今日三更吧……)(未完待续。)

第394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

公元202年夏秋之际,突如其来的旱灾,使得公孙白不得不停止南下攻袭,将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部投入赈济兖州灾民和土豆的种植上。

并州、冀州和幽州各郡各县,除了保留必要的战备粮以外,其余的粮草全部运往兖州。除了府库的粮草,官府还向民间大量收购粮草,而在粮草收购这件事上,公孙白的大舅哥甄氏兄弟再一次帮了大忙。作为北地第一富商的甄氏,收购粮草的渠道比官府还多,而且价格也公道,整个北地的商人们,就算敢在官府面前阳奉阴违,哄抬物价,但绝对不敢在甄氏面前耍滑头,除非他们不想在北地做生意了。

从匈奴人和鲜卑人手中缴获了大量的马匹,再加上互市的开放,官府手中拥有大量的畜力,运起粮来自然要快速得多。

然而,陆路的粮食运输再快,终究是要跋山涉水的,怎么也比不上水路。

一艘艘斗舰装满了粮食,自辽东出发,过渤海湾,自黄河入口,一路沿着黄河逆水而上,运往兖州北部一带,在指定的码头卸下之后,便有军马护送到各郡各县。

从辽东到兖州北部,千里之遥,然而不过十几日的时间,便已运到。

对于赈灾这件事,公孙白的三个谋士,出发的角度各不相同:十年戎马生涯,一向以临场随机应变著称的郭嘉,更多的是考虑军事战争的形势;出身士族,军事和政治才能都俱佳的庞统,则更多的是政治利益角度考虑;而出身寒门,少年曾做游侠杀人,长期混迹在社会底层的徐庶,则完全是从人道主义出发考虑问题。

不管如何,后来的事实证明,公孙白的选择是对的,虽然舍弃了一时的大好战争形势,但是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亦然,这一招,刘大耳用得最好,以致四方贤才纷纷来投。

不过一个月之间,兖州的灾荒就基本得到了遏制,一袋袋小麦、土豆和红薯,由官府按需分配,送到了百姓的手中。

那些走投无路、几乎绝望的百姓,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上千斤的粮食,无不感激涕零,将公孙白奉若神明,更是有不少村庄建立了公孙白的塑像寺庙,每日前来供奉和朝拜。

当年公孙白占据冀州之地后,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才基本征服冀州的民心,但饶是如此,仍有个别冀州的望门士族,暗暗还对四世三公的袁氏念念不忘。

而刚刚征服大半个兖州,公孙白便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便令整个兖州百余万生灵,对其死心塌地,就算是那些兴旺了百年的望族,也对公孙白心悦诚服,绝不敢背后说魏公半个不字。

西路的张郃大军和中路大军,早已撤回兵马,全力赈灾和屯田,而东路的高顺的兵马却仍旧在兖州境内征讨,因为只有占据了兖州全境,才能将赈灾行动彻底的贯彻下去,然而公孙白的义举使得高顺的东征再无意义,所有的兖州境内的郡县城池,纷纷取下曹军的旗帜,换上公孙氏的大旗,向魏公投诚。虽然不是每座城池的守将都是心甘情愿的,但是大势所趋之下,也不得不向公孙白低头,再说原本就守不住,这样一来反而落了个为民着想的好名声,又何乐而不为。

上百万斤的土豆种也散发到了各郡各县,土豆种植借此在兖州境内全面推广。

这时天空上才淅淅沥沥的下了几场好雨,但是这对于地里如同枯草一般的麦苗已然没有任何意义,众百姓索性一把火烧光,然后翻地整地,趁着雨后,种植土豆。

只要等上三个月时间,无论是百姓种植的土豆,还是大军屯田所种植的土豆,都将获得丰收,届时兖州的饥荒便可得以缓解。

一场席卷兖州的灾荒,终于就此消弭。

兖州史上两场大旱,194年那场大旱,让兖州人永远忌恨以人肉为脯的程昱和曹操,而202年这场旱灾,则让百余万黎民永生铭记住了魏公公孙白的大恩大德。

*************

202年,许都郊外,秋。

十五的月亮,格外的圆,格外的明亮。夜已深,风中传来了桂花的香味。

八月十五,中秋节,团圆节,但此时却什么节日都不是。

山坡后的健马轻嘶,隐约可闻,却杳无人烟,月光斜照在山亭之中,将立在亭前的白墉那高大魁梧的影子,长长的投影在地上,他的浓眉大眼,燕颔环眼,虬髯虎须,在月光下看来更显得轮廓明显而突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