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抗日之远中国远征军 > 第309部分(第3页)

第309部分(第3页)

为什么要灌输这种思想就不用说了……这年头,草根阶层很难得到高等教育,所以接受高等教育的绝大多数都是资产阶级,这种思想如果形成了“共识”之后,资产阶级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床下都督”黎元洪。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控制了武汉三镇。但这起义是没有周全的计划的,革命党人是抓住清军将兵力调出武昌防御力量薄弱的时候临时决定发动起义的,于是起义成功后却不知道让谁来当头。

想来想去,革命党人认为应该选择当地人而且有相当声望的黎元洪来稳定大局。

而黎元洪根本就没那个胆量“谋*****党人来请的时候,他百般推脱。而革命党人又死活就要让来主持大局,逼得没招了革命党人就浩浩荡荡的带着枪在门外叫:“你出来也得出来,不出来也得出来!”

吓得黎元洪躲到三姨太房间的床底下……革命党人哪里会连这点道行都没有,三两下就把黎元洪找到并将其从床下拖了出来,用枪逼着当上了革命军的领导,“床下都督”这称号也就落下了。

由此也可以知道,当时的百姓甚至革命党人受到的思想上的毒害还是根深蒂固的……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革命军的领导人重要的不是什么声望或是本地人,而首先应该是革命的决心和意志,之后再是能力之类的其它东西。像黎元洪这样被硬架着当上革命军的领袖,那肯定是不合格同时也不会有很大的作为的。

此时,第六军的“选举”相当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这种思想的禁锢。这时张弛才明白,要解除形式上的束缚容易,想解除思想上的束缚就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不过这问题并不是很大。

毕竟这些军官在选上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重要的还是能够在军队里制定出一套有效的优胜劣汰的机制,这样只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可以把不合格的军官淘汰掉换上合格的、优秀的军官。

这些制度、训练什么的,自然就由王麻子来负责了,新七军有现成的制度……直接用史迪威训练新七军的那一套,当然不是全盘接受,在这其中取消了一些不适合中**队的东西,消化、吸收后再用在第六军上。

对于第六军的改革还算是能够比较轻松的就做到,毕竟第六军刚刚被“镇压”住一次“兵变”,而且所有不服气的军官都知道……新七军有一整支美国舰队在支持,再加上张弛等又有士兵们的支持,所以想换谁就换谁,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没有人敢有半声异议。

但第六军以外的第53军和第54军就不一样了……这两支军队有自己的军长、且指挥权还在蒋校长手里。对于它们,就别说改组了,指不准什么时候又玩一次“霍献杰”事件。

所以,“霍献杰事件”应该来说还是好事,在此之前张弛一直把焦点集中在中国东北的方向,完全没有考虑到内部潜在的危险。

现在想起来,这样的一支军队就算在路上训练出了相当水准的战斗力,但真在战场上却会因为指挥不统一甚至暗中给你来一刀而使战线全面崩溃……类似这样的事,中国战场上已经有不少的先例。至时,中**队进入东北作战,蒋校长只需要来个遥控指挥暗中使坏,来个借刀杀人就可以轻松的把新七军往火坑里推。

这也是张弛还要留在拉包尔的原因,他必须要把这些军队的指挥权拿到手并进行整合。

而要想和平且迅速的拿到指挥权,就只有一个办法。

随后张弛就给哈尔西打了一个电话。

“将军!”张弛说:“虽然第六军的问题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但是你知道的,我们至少还有另外两个军……也就是第53军和54军,它们就不是那么好办了!”

“嗯!”哈尔西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他有些无奈的回答:“上帝,我还以为你们中**队跟美军一样,还以为这些军队马上就可以投入战场,现在才发现这是大错特错了!”

“是的!”张弛说:“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而这需要您的帮助!”

“没问题!”哈尔西想也不想就应道:“需要我怎么帮助你们?”

“把这件事向罗斯福总统做个详细的报告!”张弛说:“并通过罗斯福总统向蒋校长施压,让他交出指挥权!”(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七章 指挥权(二)

于是,罗斯福那很快就得到了一份来自哈尔西的报告。

事实上,罗斯福在此之前就知道这事了,但他认为以现在的情况不适合说什么,而且就算说什么也没用……蒋校长完全可以把这事推给霍献杰说这完全是部下的个人行为。

但在得到哈尔西的详细报告后,罗斯福就觉得这个决定十分愚蠢。

就像哈尔西在报告里说的:发生这件事的根本原因,在于蒋校长不愿意放弃指挥权,而如果指挥权没有确定,我们根本无法指挥这些中**队,类似的事情还会再次发生,于是……进军中国东北就成了一个幻想。

罗斯福虽然没有多少军事知识,但对于军队指挥权的重要性还是知道的。于是与欧内斯特商量了一下,就给蒋校长发了个措词严厉的电报:我对拉包尔发生的事情倍感震惊和失望,如果中方不能保证我们对这几支军队的指挥权,那么接下来的计划将无从谈起。为此,我有理由怀疑与中方的联盟关系并考虑减少援助。

蒋校长那边一看到这电报就急了。

要知道,挺进中国东北的计划对于中国国内战局的影响用“救命”这个词来形容都不为过,如果这个计划胎死腹中,那对国民政府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何况美国方面还要减少援助……

于是赶忙回电,申明拉包尔事件只是部下的私自行动,并同意将放开这几支部队的指挥权。

蒋校长这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啊,要知道史上的他……宁愿让出征缅甸的远征军进入野人山死伤惨重,也不愿意让这些部队进入印度被英、美控制。

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