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白鳍豚。
在地球上,上世纪70年代,长江航道局施工队在洪湖一个江段,用炸药对江心於滩进行清障作业的时候,当场炸死了五头白鳍豚,四雌一雄。
当时又处在一个特殊时间,科研保护工作也受到很大冲击,炸死几只野生动物根本不是什么稀罕事。
朱鹮仅剩七只的时候,被及时发现保护,繁衍壮大到几千只。当初没被发现,可能无声无息就灭绝了。
这种关键节点,影响的是一个族群的命运。
地球上白鳍豚,方野穿越过来的时候,已经很久没有人目击到,基本可以宣判灭绝了。
当然,蓝星上虽然还有一些白鳍豚,过量的捕捞、频繁的航运、水坝修建、水体污染,这些大环境没有变化,命运也没好到哪去,现在数量估计只剩二十只左右。
不过还是有希望的。
扯远了。
这么少的苏门犀,方野就算有证书,想引进上两只也不太可能。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引进南白犀。
犀牛馆设计还是很简单的!
不像河马需要水下的环境,也不像猫科动物需要复杂的植被。
最基本的,就是大片的活动场地。
先来一片茵茵绿草。
犀牛可以适应很广泛的温度范围,临海这边只要注意一下夏天不要太热,运动场里有遮阳设施,还有泥浴坑泥浴降温就ok了。
犀牛的皮很厚,需要结实的树桩、土崖壁、岩石之类相对坚硬的表面摩擦皮肤来蹭痒或是摆脱寄生虫,还可以在上面标记领地。
所以在运动场里摆上一些固定的高低不等的粗树桩,供犀牛蹭痒。
再摆上一些可以移动的石头,圆木,让犀牛可以用角顶着移动玩耍,对犀牛角的发育也很有帮助。
简简单单的丰容设施,犀牛住起来就会很舒服。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在犀牛场馆隔离材料的选择中,木材不能有防腐处理,因为犀牛会啃这些木材。
科普展牌上,介绍一下曾经在本土存在过的苏门犀。
蝴蝶馆的位置,放在卧龙竹海主题旁边,溪水对面!
设计和两爬馆有些类似。
顶棚使用半透明的亚克力板,可以让紫外线穿过。
也不会全封闭弄成温室,墙壁是透风的网格,有风可以帮助花朵传递气味,也更有自然的感觉。
里面种上一些花草植物,蝴蝶馆最重要的就是植物了!
方野仔细挑选搭配了一番。
鼠尾草,竖直的茎杆上长满淡淡蓝紫色的小花朵,像是天上的繁星一样,香气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