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作协,或者说作家最倒霉。
合着以前的作协,并不是一个服务机构,而是管理机构啊!
想想作协是干什么的、吹的又是哪阵风。
这不是正好撞霉头上了么!
!
!
陈凡听何青生这么一说,他也想起来一些关于作协的事。
后世的作协存在感很低,低到连作协自己人都在说,如果不是有人骂,绝大部分人甚至想不起来还有这么个单位!
其实在以前,至少是新千年以前,作协的牌子还没那么臭。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质的呢?
不是浅浅!
而是小明!
大约就是2007年,小明加入了作协。
知道的人都知道,当时他身上有个判了的案子。
而跟这个案子有关的书名,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他加入作协的申请表上。
这还不是关键,重点是,作协内部竟然有超过一半的人支持他。
王蒙的一句话,“作协不是选道德楷模。
”
让反对者心灰意冷、身似寒冬。
再然后,金字招牌掉到地上、权威扫地,除了偶尔被骂上热搜,也就只有一帮网文作者还想着加入作协,却又被某些尸位素餐的老家伙明里暗里拦着,你不理他了、他又来找你,如此反复拉扯,以此找点存在感。
不过,那是以后。
至于现在、乃至于未来20年,作协依然是全国绝大部分作家最向往的圣地,也是文艺青年晋升作者唯一的道路。
尤其是80年代,作协主办的杂志《人民文学》,被誉为文学顶端的皇冠。
就专业领域而言,作协依然是国内文坛独一无二的庞然大物,足以左右文学风向,离自砸招牌还有二三十年呢。
包括现在的陈凡,想要通过卖文赚钱,也必须向该组织靠拢。
何青生见陈凡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继续说道,“所以这次作协复建,就非常重要。
经过了这些年的变化,作协内部也在反思,于是复建的时候,协会里面就有两种声音。
一种是恢复原状,按照以前的作协机构职能进行管理,直白一点说,便是"失去了的要拿回来"。
不过这种想法也只代表了一部分人,还有一部分人,则是想着,作协就应该像其他艺术家协会一样,专注于艺术和艺术家本身,将管理机构转变为服务单位,如此才能安安稳稳做学问。
”
陈凡眨眨眼,小声问道,“何主编,您是哪个部分的?”
何青生苦笑着摇摇头,“我当然是支持转变职能,搞文学的就只搞文学,跟着旗帜走就完了,不要参与到其他事情上面去。
”
顿了一下,他又哈出一口长气,“不过,想归想,最后落地会成什么样子,还是要看上级领导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