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董要不是失德,怎么会招来“义军”,又怎么会跟郑国勾结,最终导致郑蔡两国的国君,都被放逐?
国君失德,最终失国,这是蔡夫子在蔡国境内可以刷脸的重要基石。
随后一没有失德,二没有失国,情况完全不同。
所以事情麻烦的地方,就在这里,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曾夫子直接去渚宫,找到李解,把事情讲一讲说一说。
毕竟李解一向喜欢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一点,曾夫子是了解的。
不过现在是冬天,曾夫子就算有个那个心,也没那个力顺着溠水南下。
天寒地冻的,别到时候半道上遭遇冰冻,他一把老骨头,就交代在了溠水之上。
更何况,此时的汉东,除了上鄀还算好,其他地方,用“兵荒马乱”四个字来形容,根本不为过,那些个楚国地方豪强、大姓,纷纷武装了起来,割据的割据,自保的自保,显然就是要攒一点实力,跟李解进行和平谈判。
有实力才有得谈,楚国人不傻。
反正现在都已经成立了汉子国,尽管也没有祭天祭神什么的,但周天子的章,盖了之后,那可不是什么胡乱盖的。
汉东的楚国地方势力,就想着,这要是汉子国国君李解,怎么地为了太太平平安安稳稳,也会拿出一把卿大夫的位子出来,给大家伙挨个儿派发吧。
高等官爵没有,乡大夫乡士也还行。
实在是这点也不成,那效仿吴威王,一窝“庶常吉士”,那也不错。
就这么一帮楚国地方势力的心态,曾夫子怎么敢跟通传鳄人一样,单枪匹马就南北流窜,他怕得要死,上了溠水,没被冻死,也要被这帮楚国人给玩死。
时间不等人,老夫子也是知道汉军有能力在冬季作战的,所以思来想去,在震惊于斗尊的投降之后,就立刻到三关,找商无忌打个商量。
不过找商无忌是一回事,找这些个“同病相怜”之辈混点经验,又是另外一回事。
冥阨关的山道小站中,气氛有点严肃,一群老老少少,都是在那里喝着热茶,捧着茶杯都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曾善发问之后,蔡夕欲言又止,张了张嘴,还是想再斟酌斟酌。
各自手中的茶水逐渐见底,斗尊之子斗鱼起身,亲自给一帮老前辈添了一圈之后,又拿着开口松子、核桃、马蹄酥、小米糕,一一端到了各自的案几前。
老斗尊抓起一把松子,剥了一颗,喷香的松子油脂饱满,在口腔中散发出一股香气,略微咀嚼,斗尊继续剥着松子,眉头舒展,然后看着眉头紧皱的曾善:“曾子所忧之处……某不知其余,不过,若从兵事而论,有些许拙见。”
“还请丹阳公赐教。”
笃的一声,曾善赶紧把茶杯放在身前的案几上,然后双手一拱,深深一拜。
“岂敢。”
斗尊咔咔咔咔剥着松子,然后道,“当年楚国伐随,难处有二。”
“一是溠水;二是绿林。陵师过河不利,过绿林,更不利。故而伐随不得成功,唯有经略衡山,使上鄀为郢都,东西夹攻,方有成算。”
老斗尊没有扯别的,只从军事角度来阐述随国要面临的问题。
当年随国还是抗楚先锋的时候,之所以能够嗓门大,除了汉阳诸姬还有实力,背后更有周天子、晋国、郑国、蔡国的支持之外,就是因为随、楚之间,是有天险的。
一道天险就是溠水,楚国伐随,本来就是要过汉水,这个过程,就已经是非常增加消耗。
当年的楚国,还没有败家到这种地步,可以随便浪费。损失稍微大一点,就得再攒个一两年,才能重新回血。
随国有国际援助,加上本身家底还算不错,依托溠水,楚国除非有二十倍兵力,否则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没戏。
除此之外,就算楚国一时得手,能够过溠水防线,甭管怎么过的,是绕过去飞过去还是游过去,就当楚国过了去,那也是累得要死,但是进攻随国,就不得不面对绿林这片山区。
随国是本土作战,对绿林显然要比楚国人了解,稍微袭扰一下,楚国就不得不分兵,只要分兵,又不是本土作战,风险大大提升。
这就使得楚国想要伐随,必须先干死随国周围的国家,这样才能迂回,这样才能有良好的后勤。
楚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只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谁能想到吴威王勾陈冒了出来,整个楚国的大战略,就是被硬生生打断的。
能够继续苟上几十年,曾善是真的庆幸,也暗爽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