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分为省试、殿试两级,实际上,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仅仅是省试一次,在省会城市应考,各衙门系统吏员名额按省分配。
而被录取的考生,即进士出身,正式进入南朝吏员编制。不过为了激励读书人,在与李蹇臣等人议后,叶昭决定南朝仍然保留殿试,保留状元、榜眼、探花三位“进士及第”。
所有被录取的考生,将会齐聚金陵,由摄政王亲自出题应试策论政经治国之道等,状元由摄政王钦点,榜眼、探花则由每次科举殿试临时成立的考官处议定,报摄政王恩准。
不过三位一甲进士及第,都要觐见摄政王后才算功德圆满,这自是叶昭为了杜绝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
理论上,状元将会被授予七品顶戴,也就是直接正处级待遇。
保留进士及第,一来现阶段下可以最大限度的赢得地方乡绅支持,令他们的儿孙仍然可以通过考试做官;二来叶昭觉得这种取材方法其实是很有效的,当然,前提是有一个公正的环境,科目上自也不能那般死板,而最后把关的人就更要慧眼独到。
至少,叶昭相信自己不会点出太离谱的状元,当然,纸上谈兵和真正做事是两回事,所以说,这状元最后的成就,还是要看他本人。
在叶昭起兵前可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来点中国的状元,想想倒也颇有意思,更有些期待。
此时听蓉儿问,叶昭就笑道:“你要来考试,相公就点你为咱朝第一个状元,给你个县令干干。”
蓉儿开心的说好,实则她又哪里不知道相公是跟她开玩笑。
叶昭就笑,伸手捏住她毛线帽上挂着的可爱绒球,捏了两下,说:“说定了,你要说话不算数,我就把你帽子上这小球揪下来。”
蓉儿可就苦了脸,相公觊觎她帽子上的小绒球不是一天两天,也不知道相公为什么就是看它不顺眼,总想着神法的要将它拽下来,不过比起自己小时候刚刚认识相公,被相公抓着脖领子拎来拎去的,相公现今已经不算欺负自己了。
朱丝丝却是道:“我倒想去试试?”
“哦?”叶昭就笑,“你就算考上状元,可也降级了啊!”
现今南朝官吏已经渐渐混淆,但通常,吏员是没有正经官服穿的,而好似朱丝丝,南京府巡捕局第一副局座,已经是从五品的待遇。
朱丝丝道:“我想试试能不能进一甲。”
叶昭就笑,说:“好,那就试试。”南朝此次科举,最大的不同就是并不限制女性参加。回头看向苇月伊织,说:“伊织,要不你也来?”
苇月伊织恬静一笑,说:“先生,我做不来的,没得给先生丢人。”
叶昭哈哈一笑,手从蓉儿帽子上拿开,蓉儿这才松了口小气,赶紧把毛绒球转到了脑后。
也是从那天起,蓉儿经常跑去日本苑与苇月伊织研究点心的作法。
此时看着这盘黄澄澄,令人垂涎欲滴的点心,叶昭揉揉鼻子,蓉儿是不是挺担心的,以为自己老要祸害她的小帽子,想想就有些好笑。
第一百三十三章 盐枭
淮安府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都,从明初“洪武赶散”,便有大量移民来到这一带海滨烧盐,而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盐场设总若干,东台富安盐场,共设有三十总。
历代王朝,盐税几乎都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种来自海水无穷无尽的财源,被历朝官府利用的淋漓尽致,人人都要吃盐,对于官家来说,这又是不费太多成本的产品,对其进行管制是最有效填充国库的方式。
所以,走私盐的盐帮也就应运而生,或许在中国,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走私行业了。
盐城的盐场,对于苏中、苏北的意义不言而喻,不过在平远军登陆通州后,这一带的营兵几乎是一夜走了个精光。
各个盐帮惊喜的发现,他们竟然成了盐城一带盐场的实际话事人,再不用厮杀火并亦或贿赂官员从其指缝里抠出那么一点点盐巴来维系生计。
骆丽红是罗汉帮大当家骆安生的女儿,从小跟着父亲颠簸流离,脑袋系在裤腰带上,赚一口血汗钱。
骆丽红今年十八岁,过年时节,她第一次扎起了红头绳,换上了花衣服,从小就跟粗豪汉子们一起长大的她第一次有了些女人味。
骆安生知道,女儿到了思春找婆家的年纪,可正经人家,谁会要一个吃住都混在粗汉子堆里的女子做媳妇儿?更不要说她脑门上还顶着“盐枭”这样的匪名了。
从帮里给她找婆家?罗汉帮九十多条汉子,几乎各个都是光棍,这世道,能有一口饭吃就不错了?找老婆?那不是他们做白日梦的范畴。
清廷营兵突然一夜间走空,令骆安生欣喜若狂,罗汉帮有自己偷偷鼓捣出来的一个小盐场,自然要趁这时节多烧些盐,贩卖到北方,罗汉帮也一直经营北线,在直隶,有几家商户固定购用他的私盐。
很久以前骆安生也走过南线,但后来闹长毛,盐道堵塞,现今南边盐类贩卖自由,就更没有了私盐盐帮的生存空间。
听说西去青藏的利润还不错,骆安生也准备找几个明白人去打听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