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沉,最后一抹余晖直直洒落在戈壁滩上。
这片广阔土地被染成金黄,光线均匀铺展。
风裹沙尘,在昏黄光线里打着旋儿,呼呼作响。
远处,地平线与天空相连,界限模糊,缓缓从视野隐去。
营地内,简易帐篷紧密排列。
高悬汽灯散发昏黄光亮,随风轻轻晃动,给荒凉营地添了些人气。
张志成和几位技术骨干的临时办公室,由几块木板与帆布匆忙搭就。
角落里堆满工具和杂物,地面是高低不平的沙地,人一走便扬起尘土,脚步声沉闷。
此刻,他们围坐在同样简陋的木桌前,专注整理施工日志和技术数据。
桌上的灯不太亮,昏黄光照着一摞摞泛黄、卷边的纸张。
小赵坐在桌旁,身子前倾,眼睛紧盯着手中纸张,右手不停揉着眼睛,满脸疲惫。
帐篷外的风刮得帆布哗哗响,戈壁滩的沙尘不断从缝隙灌进来,他皱着眉头,犹豫许久,终于抬头看向对面的张志成,带着迟疑,小声问道:“张副指挥,这戈壁滩环境这么恶劣,咱们这些数据……包括那些失败的记录,真要全给苏联专家看啊?他们会不会……”
说着,轻轻翻动手中记录代水泥配方实验失败数据的纸张,满脸担忧,桌上的纸张也被风刮得沙沙作响。
张志成停下整理资料的动作,缓缓抬头,毫不犹豫点头,沉稳说道:“对,全部展示。
尤其是代水泥配方实验这么多次失败数据,还有洪水后渠道修复的力学测算。
这些都是咱们辛苦换来的经验,每一次失败、每一组数据,都记录着咱们在这戈壁滩的艰难,是咱们前进的证明,不能隐瞒。
咱们兵团人,做事就得实实在在!”
说完,张志成在装订成册的资料扉页上,一笔一划写下“自力更生”
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他写得格外用力,仿佛要把这股劲儿刻进心里。
他想起当年苏联专家对他们的方案满脸不屑,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如今他要用行动证明,中国人靠自己也能在这艰苦的戈壁滩上干出一番事业,咱兵团人更是能吃苦、能战斗!
此时,帐篷外的风沙扑打着帆布,像是在为他的决心助威。
营地外,干渠旁,风呼呼刮着,吹得人站不稳。
戈壁滩上飞沙走石,天地间一片昏黄,王力裹紧那件洗得发白的棉袄,指挥着队员们竖起一块块木质展板。
木板材质粗糙,表面坑洼不平,散发着木头味道。
队员们弓着身子,双手紧紧握住木板,费了好大劲才把它们立起来。
狂风如刀,刮在队员们脸上生疼,他们咬着牙,继续埋头干活,用从附近戈壁滩找来的红柳枝,仔细拼出工程剖面图。
“都给我上点心啊!
活儿干的精细点!
要让老毛子看看,咱们兵团人的基础比他们的钻机还扎实!”
王力大声说道,声音在呼啸的风声中传出老远。
张志成不知何时来到了干渠旁,迎着风大步走到王力身边。
脚下的沙地被风卷起,不断打在腿上,他看着忙碌的队员们,提高声音对王力说:“老王,这展板可得弄得结结实实的,这是咱们的‘无声宣言’,得让苏联专家一眼就看出咱们的决心。
咱们兵团人,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