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收成也不错。
刘民大喜,马上安排种秋。
上级有了规定,农村必须发展粮食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但是,刘民心里有他小算盘。
种谷子,高粱,大豆产量低,现在上级又要然村里种一种新的品种——玉米。
刘民只好拿出一块试验田种。
告诉四个生产队长就拿出二十亩地试验。
生产队长按照刘民部署生产。
刘民安排还是多种红薯吧,红薯高产,可以当粮食吃。
同时少种点土豆,胡萝卜。
。。。。。。。。。。。。。。
高启明还是紧盯住刘民。
发现刘民种植了红薯,土豆,胡萝卜。
高启明也跟随种植。
果然到了秋收季节。
粮食大丰收。
刘民看到粮食大丰收,告诉四位生产队长,上报的时候,不报产量,报财政收入,把一切粮食都折算成钱上报。
高启明从万社长处得到刘民上报数量。
万社长要求高启明也这样上报。
高启明只好按照万社长安排上报。
很快,县委得到公社的上报生产数目开始评比。
发现今年又是李家村,高村获得最高的成绩。
于是,两个村又被评委先进村,生产标兵。
县长开始喜爱刘民,高启明了。
发现两人的确是人才。
几乎每年村里生产都是第一名。
现在国家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走出来。
国家决定大搞工业生产。
县委书记想,高工业生产,缺少人才。
还是想一些地方要人呀。
要人才得目标依然是高中文化水平,复原军人。
军人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