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吸地主豪强们的血,来补平民百姓啊。
“再者,如果摊丁入亩,需要重新清查丈量全国土地数量,还需要普查全国人丁口的数量,这个不简单。”
承干却不以为意。
“天下什么事情是简单的呢?什么都不简单,但既然我们目标是对的,那有何理由不去做呢?”
“如果天下地主豪强们不配合呢?”
“黎国公,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办法。汉武帝时,不是有算缗告缗吗?让商人自报财产,按其财产征税。鼓励百姓告发欺瞒朝廷的商人,告发有奖。一经查实,将严处商人。”
“我们也可以按这个方法来,朝廷一面派人普查人口,清量田地。另一方面,让天下人自己向官府申报自己的田亩数量,然后允许百姓告发。一旦发现他们自己申报的田亩数量与朝廷清量的结果不符,或是被百姓告发属实,则朝廷重处,轻则没收少报田地,重则,抄没其家,相信,朝廷雷霆之下,没有人敢胡来。”
年轻太子口中一番话,却是杀气腾腾。
温大雅听的直吸凉气,年轻的皇帝杀伐果断,可现在看年轻的太子,更加激进勐烈啊。
他望着太子,稚气未脱,嘴唇上才刚开始冒起胡茬。可说出来的话,却让人心惊。
代役钱,摊丁入亩。
废除租庸调,全面推行两税法,甚至太子刚才还讲以后朝廷夏季征实物税,秋季则征钱,可以用宝钞、金券伐钱交税。
这些,完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殿下,请问这些,是赵国公的主意吗?”
除了赵国公李超,也没有人能提出这样的主意了。之前朝廷的变法革新,两税法就是李超提出来的,现在两税法已经推行下去,李超又要彻底废掉租调庸,要搞摊丁入亩,他丝毫不觉得奇怪,李超总是这样,不作会死。(未完待续。。)
第978章 搞事情
温大雅向来不太喜欢李超。
他出身河东士族,自小接受家族良好的儒家教育。他从小就被父亲教育儒家的经典,后还还去儒学大师王通的门下听过一段时间课。
而李超则完全不同,他是一个异数。
不是士族出身,也不是将门武家出身,这是一个来不明的人。据他自己说他打小是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后被一位叫做三藏的高僧所收留。但事实上,李超名重天下数年,无数人都在探寻李超的过去。
可是至今,谁都还没听过一个叫做三藏的高僧。自然,更没有人听说过三藏身边的那个小沙弥。
李超就那么突然的出现,然后迅速的就影响了天下。玄武门之变,他是主谋。贞观新政,他是发起者。甚至于他还是文宗大豪,推行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改良油墨改良造纸术,编书修史,甚至发明了拼音符号,编了字典词典,学生教科书。
过去,读书教育文化,那是高高在上的。可如今,却走入千万家。甚至凭着字典,都能在家自习。买上一套中小学生教科书,自己也能成为一个读书人。
这方面讲,李超是一个值得天下读书人都敬重的人,虽然不少世家在心里暗暗咒骂李超,打扰了他们对学术的垄断。
李超似乎天生就是这么一个搅局的人。
推行新政,改变法改革。
扶持工商发展,甚至亲自撸起袖子下海,不顾铜臭,几年间就让世风大变。
如今,似乎处处都有李超的影子。
生活中,衣食住行,哪里都在享受着李超带来的便利。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人。
而且,这还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就好比现在,太子说出摊丁入亩,说出代役钱,说出秋税征钱这些话后,温大雅一下子就判断出,这肯定又是李超提出来的新法。
哪怕现在李超早不在朝中了,可他却还总是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朝廷。
李超对皇帝的影响极大,对太子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