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国另外一半经济来源是商业贸易,云州成为塞外最大的贸易城市,搁在以前光靠贸易这笔利润就能够满足一州的两年开支。可是贸易进入后期时,由于鲜卑人远遁,乌丸人内迁,夫余人实在太穷,直接导致了云州这个巨大的塞外贸易城市的衰落,导致对外贸易的收入大大减少。而国内的商业除了幽州一代较为繁华外,其余地方都未曾发展起来,商业的税收,就相对要少。
加上华夏国在洛阳新建都城,又以巨资鼓励中原恢复,还有几十万的兵要养,直接导致了国库收支的逆差。
发展的越快,反而问题更加容易暴露,林南深深的知道这一点,至少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去繁荣国内。但是,盘踞在贺兰山的先零羌如果不尽快铲除。一旦其势力不断壮大,那就很难攻打了。
虽然说他已经派遣马超为征西将军去平定贺兰山一带的先零羌,但是从战略的眼光出发,逐步蚕食整个河套地区,这才是关键。河套地区水力资源丰富,其许多冲积而成的平原适于耕种。完全可以开发成为一个新的产粮基地,并且控制了那里,便可以向西域进行商业贸易,对曹操也能起到钳制的作用。
林南的关中之行让他看到了从正面攻打关中的难处,这个时候只能用双脚走路,也就是说必然要翻山越岭,但是道路艰难,后勤无法保证,如果从塞外进攻凉州。那就没啥问题了。华夏国最大的优势就是骑兵,塞外广袤的草原是骑兵驰骋的最佳地方,而且如今也已经掌握了许多塞外草原,将鲜卑人赶到了漠北,这么大的地方,运用粮草也十分的容易。
他环视了一下众人,问道:“九位尚书大人有何意见?不妨说来听听。”
于是,九位尚书令各自陈词。发表意见,多数出于国内发展的原因。同意荀谌的看法,但也有少数同意贾诩的看法。枢密院、参议院,在成立一来,第一次出现了政见上的极度不统一。
听完众人的话后,林南便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妨听朕说吧。”
整个大殿上鸦雀无声。众人都期待着林南的话语。
林南凝视完众人,深吸了一口气,朗声说道:“朕决定……”
众位大臣都屏住了呼吸,洗耳恭听,目光全部集中在林南的身上。
“朕决定。发行国债,出兵西征。”
此语一出,几多欢喜几多忧。
荀谌不依不饶地说道:“皇上,此时出兵西征,国库无法拿出那么多钱,难道要挖空国库,去耗费巨资打这一仗吗?兵饷、粮草都要耗费巨大,一战而国库空,那么整个国家,以后将如何运转?”
田丰也急忙说道:“皇上,臣坚决反对出兵西征,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还请皇上三思而行。”
“皇上,臣等附议!”邴原、管宁等人一起说道。
“诸位臣工,朕不会动国库一分钱,朕刚才不是说了吗,朕要发行国债!”
众人听后,都面面相觑,国债是个什么玩意,他们怎么会能理解呢?
看到众人迷惑不解,林南当即将何为国债解释了一遍,解释清楚之后,众人都恍然大悟,仔细思量以后,觉得此法也确实可行。最后,林南力排众议,以临时发行国债为手段,让户部按照他的意愿发型国债,以五年为期,并且设定了一个高额的回报率。
朝会散后,林南独独将枢密院的四位太尉留了下来,对他们说道:“这次朕要御驾西征,攻略北地,然而兵源不足,一直是朕头疼的事情。郭太尉,你的妻子是匈奴的公主,我想请你和你的妻子去一趟匈奴驻地,公开招募匈奴勇士,招募的兵马,由你们夫妻负责统领,从上郡渡河,攻打北地,朕再委派魏延随同一起前去,受你节制。”
郭嘉听后,倍感荣幸,这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独自领兵出征,当即兴奋地抱拳道:“臣遵旨。皇上,臣还有一事相求,臣想带娘子军一起去,不知道可否?”
林南笑道:“不,娘子军另外有妙用之处,朕要留在身边充当一支奇兵!”
郭嘉不再言语,退到一边。
林南接着说道:“公达,你和兵部尚书王文君一起,去东夷征兵,王文君对东夷较为熟悉,又曾随同胡彧一起平定三韩,在那里颇有威信,此去征兵,为雇佣兵,兵饷是我国士兵的一半,东夷人口众多,也相对贫瘠,雇佣他们打仗、戍边,是最佳的人选。”
“臣遵旨!”
林南看了一眼贾诩和盖勋,笑道:“二位太尉大人,这次朕御驾亲征,你们一起随行。”
贾诩、盖勋都是凉州人,他们也深知林南的用意,尤其是盖勋,在凉州的胡、汉的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威信的。两个人当即点头称是。
林南无法从正面进攻关中,只要从侧面进攻,他要趁着曹操在关中立足未稳之际。先敲一敲边鼓,让曹操知道,他时刻在注意着他的动向。而且,关中已经十室九空,如果林南能够步步蚕食河套地区,就等于切断了曹操的一条臂膀。
朝会散后。发行国债的圣旨便先行张贴在了蓟城城内,蓟城如今是整个华夏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