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相对于在京中在朝堂上争来斗去的,他更喜欢去带兵打仗。
“谁说这个军功就是好捞的?虽然说留在京城似乎什么都捞不着,可是我可不觉得。”
慕容薇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上好处和坏处。
“夫君,你把你认为齐王经过这件事的好处和坏处写下来,再把你在京城的好处和坏处写下来,不就知道怎么选择了?”
萧明睿挑眉看了看她:“我看你是胸有成竹了?”
慕容薇笑道:“我可不懂你们男人的事儿,这么着吧,咱们各写各的。看看最后有没有相似之处。”
“好,那我们各写各的。”
萧明睿提笔凝思片刻,把他认为的好处和坏处各自写了下来。
过了一刻钟的功夫,慕容薇写好了,回眸笑道:“夫君,可否一观?”
萧明睿默契地转手和她的换了,便看到上面写着齐王的好处和坏处。
好处是得到军功,在军队培植了实力,在朝堂上争取了地位。
坏处是离开京城中枢太久,不易操控;地方上官兵来自多省,各有矛盾,难以整合;广西情况复杂,民族众多,贼藏于民,贼寇难以剿灭;粮草后勤完全依赖于京师,命脉操于人手;官兵人多势众,大将英武太直,大胜了是应该,败了是督抚无能。
再看自己这方,坏处是得不到军功,在风头上不如对方。
好处是立京城者得天下,随时掌控朝廷动向,和从容而制对方,随时脱身。
可以掌控朝廷舆论风向,暗中发展在朝臣中的势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军功既有,何须锦上添花?
数年再过,世易时移,谁也不知道几年的时间,朝廷会发生什么变化。
慕容薇看了萧明睿写的,揉了揉手腕,“看来夫君是早就成竹在胸了。你说立定中枢不动,这一点可是与我心有灵犀了。”
萧明睿弹了弹纸,“就对我这么有信心?你就觉得留在京城好处更多?这么看,大哥离开京城,奔着那还未可知的军功可算是得不偿失了。”
“这点,夫君不是比我更清楚?”
萧明睿见她起身拨弄着青花瓷花弧中开放的鲜花,没有反驳。
是的,他对此完全了解。
远离了中枢,哪怕你立的功再大,如果不能回到京城,很快你就会发现,原来跟你一个起跑线上的人,已经身居高位,远远超过你了。
萧明睿相信,父皇之前肯定试探过大哥,给他这张大饼,而齐王也明白,这对他是利大于弊的。
因为留在京城更没有作为。
至少从眼前看是有利的。
所以不管怎么样,齐王要去,而且打的是尽快平叛回京的主意。
这就跟萧明睿之前随军去塞北打仗,是一个道理。
有时候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做的。
虽然齐王这一次去,要面对的问题很多,要整合那些丘八官兵,要负责粮草辎重的运转分配,要协调地方官员和军队的关系,要布置好战略,最后让将军带兵打仗。
这整体来说其实也是个具体而微的任务。
如果完成不了这个任务,那干脆直接回京城当个贤王好了,也不要想什么争皇位了。
因为,连这样的难度都搞不定你还想管理天下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儿么?
所以,齐王哪怕知道此事的麻烦,也必须,这也是建武帝给他的任务。
是决定他是败还是上位的一个阶梯的。
起码,是两兄弟站在了起跑线上。
虽然齐王在建武帝那里已经颇有微词,但是他是不会随便选择继承人的。
“不知道谁负责户部的?”
慕容薇忽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