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草清花牌止痛胶囊 > 第486部分(第2页)

第486部分(第2页)

唐孙镐也面带忧色,但看问题要更广一些:“陛下当然不愿主动引火,而是要看清各方利由,再作定夺。此事关系英华百年国运,比江南本地之事更重,怎能舍本逐末呢?”

除夕夜话,皇帝龙门赐宴,慰劳朝廷官员和民间要人,宴后皇帝休息了,官员们却还要加班加点。

“陛下既言以抑为先,抚平乱相,我等就此展开文章,议定细策。”

汤右曾主持了“江南安定工作会议”,一番套话后,露出了本来面目。

“你们啊,还有陛下,都是富贵病!”

前任首辅李朱绶因强力推动财税分制,被国人称呼为“李大斧”,而接任他的汤右曾,因手腕宽柔滑腻,被称为“汤豆腐”。

汤豆腐抱怨起来,也如豆腐渣一般,零零碎碎,絮絮叨叨,听得与会官员昏昏欲睡。

“这几年陛下的谋划,两任总管的辛劳都白费了么?江南哪里乱了?有群聚闹事的?有杀官造反的?学子上街鼓噪?那算什么?天坛天天都有!就派些警差盯着,调动过义勇没?没有嘛,江南还属军管地,红衣可曾用在民事上?也没有嘛……”

“我英华揭走了满清的盖子,大面上却如此安稳,历朝历代,何曾如此平静过?在江南搞官府下乡,族田分户,特别是族田分户,这是破士绅的祖业根子!早年在福建广东湖南等地施行,闹得最凶的时候,还要出动成营卫军镇压,现在江南呢?有士绅揭竿吗?没有吧……”

“所以啊,你们跟陛下是得了富贵病,容不得尘埃入眼,些许乱相,也要大惊小怪!”

汤老头气势十足,难得一见,大家都被镇住了,不过这老头也许是埋怨皇帝,大过年的也要这般折腾。

“居安思危也是必须的,陛下重视,我们臣下也要尽力而为,依老夫看嘛……”

官腔和闲言相互混杂,原本满清时代言行举止绷得如木偶的汤右曾,现在也放开了心性,显出神叨叨的一面。

“无非就是人心……昔日儒法一体所行的皮面事,满清所行的皮面事,为什么不能拿来用?江南不是岭南,江南人的人心还习惯满清那一套皮面,就得在这上面多花力气。”

汤右曾也不知道是埋怨还是赞叹,语气复杂地再道:“陛下习惯了埋头办扎实事,对皮面功夫总有几分顾忌,太爱惜羽毛!现在江南事需要,也由不得陛下忸怩。趁着陛下在江南,就得多用陛下,多让陛下出面。”

龙门銮驾,李肆感觉后背发寒,打了个哆嗦。

“你们都跑来了啊……儿子女儿们都不管了?”

萧拂眉、严三娘、关蒄、安九秀、朱雨悠还有宝音,一帮婆娘们居然都来了龙门。

“我们都还是第一次来江南呢,可得好好看看,阿肆你呢……”

严三娘兴奋地道,再咬着李肆的耳朵说起了情话。

“既然整个朝廷都搬来了,也该跟着我们休休假了。”

被三娘的呼吸里的热气灼着,李肆身体也开始发热。

“不必考虑我了……就怕把官家给……”

四娘安排着李肆的“日程”,看着姐姐们那亮晶晶水盈盈的眼瞳,也下意识地吞了口唾沫,心中暗道:“就怕把官家给用坏了。”

李肆没能休成假,但也不能冷落了娇妻们,只好公私两面齐操劳。

巡行江南八府,这事必不可少。接着主持迎回礼,接下当年因文祸而流遣塞外的士子家眷。再接见本地官员,既是勉励,又是告诫。收拢江南人心之余,也亲自押阵,推动官府下乡。

加上在江南开恩科制举,以及研究江南的经济转型之路,预计李肆要在江南呆至少三个月。对李肆来说,这将是既苦累又甜蜜的三个月。

这一摊事务的架子摊开,李肆对抚平江南乱相也就信心十足,但依稀间他又觉得漏掉了什么事。

可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想,白日被臣下们用,晚上还得被娇妻们用。

漏掉了什么呢?

有时候他也有所感应,但接着这心思又被四娘和宝音含羞带怯的娇颜按了下去

“官家陛下,给我奴婢赐下儿女吧……”

嘉定罗店黄家村,许三家中,许三妻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道:“儿啊,家里就你一根独苗,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娘也不活了!”

夯土屋子里,三四岁的小男孩躺在破烂床板上,脸色蜡黄,气息微弱。

许三脚步沉重地进了屋,面对妻子,无奈而又羞愧地摇头:“杨郎中被叫去城里,说是官府讲训,只能等到明天,我带虎子进城……”

许三妻子哭道:“明天?还能拖到明天吗?”

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怯怯地进屋,将装着蚕叶的篮子搁好,再去扶住许三妻子,凄声道:“娘别哭了,弟弟一定没事的。”

见弟弟被盖散了,小姑娘伸手去扯,她娘一把推开了她:“别碰你弟弟!谁知道你身上带着什么晦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