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置兵戈募建勇,各部咸听其令,守土卫国,吊民伐罪。
此乃天命,天地神明鉴之!
文本为汉字,只如何翻译便令以忽勒为首的几名通译大费脑细胞。翻译效果如何,朱老七也不懂,总之意思不差也就可以。
大明官话宣读一遍,通古斯语宣读一遍。
朱常瀛看几位土着头人表情变化,心中大概有了底。
话说这篇檄文一点也没有夸张,鞑靼人入寇大明这样干,在北疆也这样干,总之不干人事。
“骂得好!”巴力卡紧握拳头,目泛凶光,“鞑靼人欺辱我等太甚,早晚要杀入他们的部落,抢光他们的女人牛羊,也让他们尝尝妻离子散断绝生计的痛苦!”
“罕王写的好,写到了咱心坎里,鞑靼人的暴行,我德日勒迟早要还回来!”
朱常瀛微微颔首,“你们能这样想,孤很欣慰。这两日抵达的村屯,有的被鞑靼人祸害过,有的没有,你们要将遭受的苦难说给他们听,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深刻理解我们为何要组建军队,从而加入我们。”
散了会,偌大的会议室里只剩朱常瀛一个,望着窗外皑皑白雪,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北疆代理人正在逐步培养,原本的部落公有私有混合制会逐步瓦解,有富人但穷人会更多。
封官、赏赐、组建皮货行、推行牛录制、促进联姻,所有这一切只是在加速这个过程,将那些迈入新阶层的家伙们绑定。
感恩不靠谱、友谊不稳定,点燃他们的欲望,而后牢牢控制住他们的利益链,这才是稳定北疆统治的关键。
眼下看,这一步做的还不错。也许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弱,鞑靼人自己穷的吃饭困难,建州人同样手段粗暴。
鞑靼人的七宗罪,是他与柳敬开想破头皮拼凑出来的。
这个外部敌人的出现就像一剂肥料注入八字没一撇的萨哈连乌拉体内,但还不够,要把这个敌人放大,要播种仇恨的种子,要让北疆少数部族打小就对鞑靼人厌恶仇视。
能不能做得到?
朱老七认为还是可以的,因为他们确实干了这些事。假以时日,将建州也要加入仇恨序列。
有了外部威胁,那么土着对于瀛州人的防范同敌意自然弱化,为瀛州构建统治转移人口创造有利条件。
为什么敌人一定是鞑靼人?
后世人有一个误解,因为建州最后夺得了天下所以建州就一定是大明的最大外部威胁。
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相处并不愉快,但女直人好歹认大明为宗主,这一点在老奴建国之前是不争的事实,即便现在老奴表面上也要承认。叶赫就更加不必说,只有依靠大明,否则早晚必被建州吞并。
舍此两部,东北除鞑靼以外也就没有大势力了。
也就是说,只要干翻建州,朱老七就有信心将除鞑靼以外的部族稳住,进而推行移民政策。
打建州很难么?
以建州的人口同战略纵深而言,如果瀛州参战也打成一场持久战,那简直是耻辱!
但鞑靼人,人家压根就没有承认过大明,人家有自己的共主,察哈尔部的林丹汗。
鞑靼人口百万甚至两百万也有可能,而且人口集中,几乎全部控制在几个大部领主手中。
在朱老七看来,这才是大明的最大外患,也是东北移民的最大障碍,没有鞑靼人的阻挠,东北就不是今日这个样子。
对待鞑靼人,朱老七没有成见,但现实的情况就是暂时同鞑靼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只能打,而且要做好长期打的准备。
这就是为何一定要将鞑靼人树立为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