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他加入太平道已经有七年多的时间,除去献策领兵之外,基本上都是处理政务,受许安直领。
&esp;&esp;许安平日里面没有什么架子,也从来不在意什么繁文缛节,所以许攸直接了当询问道。
&esp;&esp;“你看看这封文书,就知道了。”
&esp;&esp;许安将文书放在桌上,重重的敲了敲,神色凝重。
&esp;&esp;许攸面露疑惑之色,他没有耽误直接便离开了自己的座椅,走到了许安桌前,拿起了桌面上的文书。
&esp;&esp;他的目光先是落在了文书的印章之上,百户官、千户官、镇抚使,三枚印章的印迹都留在其上,同时还有冀州提刑按察司和法部、户部的印章,证明这封文书的数据的真实性。
&esp;&esp;等等,户部?
&esp;&esp;三方会审和户部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上面会有户部的印章?
&esp;&esp;等到许攸看到文书的内容之时,他的脸色一下子僵在了当场,握着文书的手甚至连抖动了都没有,整个人彷佛静止了一样。
&esp;&esp;“子远。”
&esp;&esp;“子远。”
&esp;&esp;许安连续叫了几声,才让许攸恢复了清醒。
&esp;&esp;许攸此时终于明白了许安所说的“好家伙”是什么意思。
&esp;&esp;许攸艰难的放下了手中的文书。
&esp;&esp;“就是陶朱公当初所拥之财,恐怕也不及如今的母极甄氏。”
&esp;&esp;看着文书之上所写的从母极甄氏的手中收缴出来的钱财,许攸现在甚至都感觉自己的宗族甚至不配和甄氏一同被称为世家高门。
&esp;&esp;甄氏不仅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其资产合达数十亿之多。
&esp;&esp;其积累的资产,甚至比起如今大明一年的税赋都还要多。
&esp;&esp;“难怪甄氏能够养的起这么的僮仆、食客,让袁绍都愿意和其联姻……”
&esp;&esp;许攸看着桌上的文书,心中百味陈杂。
&esp;&esp;那查获的粮食,甚至可以供养如今的河北之地的明军消耗整整一年以上的时间。
&esp;&esp;“这甄氏真的大胆,此前上交的资产不过其全部家私的三成……”
&esp;&esp;许攸眼皮狂跳,这甄氏真是要钱不要命,居然敢这么湖弄鹰狼卫。
&esp;&esp;现在却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esp;&esp;“明公准备怎么处理甄氏?”
&esp;&esp;许攸偏头看向许安,郑重其事的询问道。
&esp;&esp;甄氏此前被鹰狼卫抓捕之时,其宗族表示愿意献出族内所有财物,田产,包括族内密库之中的财物,并听从朝廷所有安排,但求能够减轻少许罪责。
&esp;&esp;许安当时是答应了这一方桉。
&esp;&esp;“我现在也在考虑。”
&esp;&esp;甄氏确实是胆大包天,根据鹰狼卫的情报,甄氏还留下了四成,许安估算算上那些没有被查到的密库应该还剩下五六成没有上交。
&esp;&esp;但是没有想到此前甄氏连四成都没有交出,只是交了三成,留下了足足七成。
&esp;&esp;……
&esp;&esp;“太平道治下,百姓安居,乡民乐业,虽其律法繁多,但是却慎用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