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陈生脸上也是露出了疑惑,不过他还是回答了张季的问题。
&esp;&esp;“开春之后不久,便是国考的日期,我等已经放假,若是开春后再来,恐怕是有些晚了,所以我等想了一想,决定提前到长安城来,准备国考一事。”
&esp;&esp;“张大哥在长安城,莫非不知道国考的事情?”
&esp;&esp;“国考?”
&esp;&esp;听到陈生提起,张季这才想起,好像他在鹰狼卫衙署之中确实听到过有人说过“国考”一词,但是他当时正在办案,因此没有理会。
&esp;&esp;“我手上还有个案子,这些时日一直在忙,现在才脱开身,不过倒是听到衙署内的同僚提过。”
&esp;&esp;“‘国考’就是郡学升国学的考试,这一届的国考被定在了长安城,所以我们才早早的过来准备考试,毕竟若是等到开春再来,若是离长安远些,就到不了长安了,而且一路上已经累的的不行,考试的时候也会收到影响。”
&esp;&esp;“原来如此。”
&esp;&esp;张季微微颔首,他这些时间一直忙着处理手头的事务,倒是没有在意这些事情。
&esp;&esp;“国考的时间是三月三十日,定在了三月的月末,一共考试两天,陈生
&esp;&esp;南窗读书声吾伊,北窗见月歌竹枝。
&esp;&esp;我家白发问乌鹊,他家红妆占蛛丝。
&esp;&esp;屋山啼乌儿当归,玉钗罥蛛郎马嘶。
&esp;&esp;去时灯火正月半,阶前雪消萱草齐。
&esp;&esp;三月三日是建国之日,也是许安定下的国庆日,朝堂上下官员,甚至包括了军队都有三日的休沐时间。
&esp;&esp;第二年的国庆,许安并没有再举办阅兵。
&esp;&esp;阅兵主要目的是增强军心,聚拢民心,彰显威势,威震宵小,但是也耗费颇多,毕竟准备等等之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动用大量的人力。
&esp;&esp;国考的时间被定在了三月三十日与三十一日两天。
&esp;&esp;定在了国庆之后,因为国考又是在春季举办,所以国考又被称为“春闱”。
&esp;&esp;开国的第一届的国考,许安准备亲自主持,几经考略之后,这才定下了最终国考的时间。
&esp;&esp;国考虽然定在了春季,如今已经是到了三月,说是春季已到,但是长安城中仍然是北风凛冽,气温颇低,所以实际上御寒对于考生来说还是第一要务。
&esp;&esp;不过对于这种情况,许安自然是不可能没有考虑到,早在郡生进京之后,许安便已经下令,让京兆府的官员统计学生人数,每人发放一套御寒的衣物,并补贴了小部分的柴火钱。
&esp;&esp;并专门圈定了地方,为考生腾了地方供考生休憩。
&esp;&esp;天气一年比一年寒冷,冬季也正在慢慢的变长,现在已入春季,但是气温仍然并不高,天空之上的太阳所放出的光芒并不能让人的身体暖合起来。
&esp;&esp;今年的冬季对于寻常人家来说并不好度过,但是太平道辖内大部分的百姓却还是能够坚持。
&esp;&esp;明国境内,欣欣向荣,中州接踵而至的灾荒皆是被压制了下来。
&esp;&esp;大量的工程在中州动工,以工代赈,因为财政的问题,工薪虽然降低了不少,但是也还是使得赈济对象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够撑过这一年的冬天。
&esp;&esp;中州之地在这一年之中,大量的水利设施被修建了起来,还有不少的仓库,学坊、工坊都被修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