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南友为了捞出自己的老婆来,就托人向穆国兴求情,在穆国兴的暗示下,牵头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并为安江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花南友也由此和穆国兴挂上了关系,并在穆国兴的提议下担任了安江市政协副主席。
穆国兴在安江市建设五大工程的时候,祝铭显和花南友积极投资入股,并以此进一步拉近了和穆国兴的关系,而他们两个人也在这次投资入股中获利颇丰。
后来穆国兴去了广南,为了加快广南的经济建设步伐,以广南省长的身份带队回安江招商。祝铭显和花南友凭借他们商人敏锐的嗅觉,意识到广南的招商引资项目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同时也有一种报恩的心里,凭借着和穆国兴良好的私人关系,两大财团包揽了广南最大的两个招商引资项目。
这两个项目建成以后,创造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有财源滚滚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花南友和祝铭显也因此赚的钵满盆满。
陆寒凯所执掌的陆氏集团却在这两场竞争中都败下阵来,主要的原因就是南友集团和三花集团的阻拦,谁都想在这场商业竞争中博取更大的利益,多一个人就要多分出一块去,这是谁也不想看到的结果。另一个原因就是陆寒凯事先没有机会结识穆国兴,要知道广南当时主要就是盯着祝铭显和花南有,能不能保证招商引资的成功,也是穆国兴当时交给这两个人的任务。
眼看着三花集团和南友集团这几年赚了那么的钱,陆氏集团的股东们可都眼热了,纷纷指责陆寒凯没有及早结识穆国兴,白白丧失了两次投资的好机会。为了给股东们一个交代,更为了争一口气,陆寒凯在无法从穆国兴那里得到投资项目的情况下,自然是要把目光投向其他的投资领域了,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陆寒凯发现国内食用油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就在三花集团和南友集团在广南的投资项目搞的轰轰烈烈的同时,陆氏集团也开始在国内兼并收购各大食用油企业。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陆氏集团的收购进行的很顺利,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收购了国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食用油生产企业,形成了一个垄断的局面。
垄断一旦形成了,就要千方百计追逐最大的利润,这是商人的天性所决定的,而这次全国食用油和猪肉价格的上涨,也正是陆氏集团一手*纵的结果。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食用油,而食用油生产企业的副产品豆粕和豆饼,又是生产饲料的主要原材料,而陆氏集团控制住了食用油生产企业,就等于直接卡住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他想从老百姓的口袋里掏多少就掏多少,谁也没有办法。
“首长,您说的很对,根据我们掌握到的情况来看,这次食用油和猪肉价格的上涨,就是安江市个别商家一手*纵的结果。”
穆国兴吃了一惊,之前的猜测终于成为了现实。以安江企业家的能量来看,是完全能够做到这样的,几年前到广南的投资项目现在发挥出了巨大的效益,资金正在逐步的回笼,如果再不给他们找一个投资的去向,还不知道这些人会闹出多大的动静来。
“噢?你们都掌握到什么事情况了?”
郝伯德笑了笑说道:“首长,你也知道,安江一共有三大财团,分别是三花、南友和陆氏,其中三花和南友的掌门人你认识,他们现在的主要投资方向,还是在广南,问题就出在陆氏集团身上。你在安江工作时曾经指示过,安江的企业家要做好迎接金融风暴的准备,市委当时也出台了一份文件,要求企业家们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进一步实现企业的转型。”
穆国兴点了点头,他还在安江当市委书记的时候,市委确实是出台了这样一份文件,而且有一次他找祝铭显谈话的时候,还特意嘱咐过他,要发挥商会作用,一定组织企业做好准备。当时安江的企业家对穆国兴是言听计从,最后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难道食用油和猪肉价格上涨的隐患就是从那个时候埋下的?可是又一想也是不可能的,安江的企业家后来几乎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广南的项目上了,他们是不可能再拿出钱来搞其他的了。
“这个情况我了解,只是不知道陆氏集团怎么又与食用油和猪肉价格的上涨扯到一起了。”
郝伯德当年是常务副市长,对这些情况自然是非常了解的,听到穆国兴的问话之后,又说道:“当时安江的企业根据你的指示,提前做好了应对金融风暴的准备,回笼了天量的资金,没有多长时间金融风暴就爆发了,其他地方的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安江的老板们却躲过了这一劫,他们对你就更加崇拜了。”
郝伯德喝了一口茶接着又说道:“后来你来安江招商引资,这些企业家手里正好有巨额的资金没有去处,看到您带来的项目非常有发展潜力,再加上对您的信任,所以就把您带来的项目给一抢而空了。”
两千四百二十三章被老百姓骂娘(六更求鲜花)
穆国兴笑了,当时确实是这个情况,花南友和祝铭显还为争当那次的投资老大,而上演了一出激烈的争夺战。广南省政府原定五天的招商引资工作,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顺利的完成了,那个火爆场面不要说其他人了,就是穆国兴本人也是大吃一惊,根本就没有想到安江的老板会这么有钱,抢项目就像抢钱似地。
有人说安江的老板到一个地方,只要在大街的十字路口站一站,就知道哪里有商机,这句话虽然说得有点过份,但是也说明了安江老板在做生意方面,确实是有着敏锐的嗅觉和超前的眼光。
当时的情况也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首先安江的老板手里有着从金融风暴里逃脱出来的大笔资金,他们急需要找一个新的投资点,要知道钱是用来生钱的,放在银行里只靠收入那点可怜的利息,是无法向股东交代的。其次,广南省带来的投资项目涉及到了资源、能源和新科技,而这些方面的投资更是当时国家急需的,也就是说受到了国家支持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安江的这些老板已经对穆国兴有了一种近乎崇拜的心理,他们认为,穆国兴是不会害他们的,跟着老书记干,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穆国兴所作的一切都是完全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的,他在安江所做的这一切也都证明了这一切。
这几方面的原因促成,广南省的招商引资项目很快就被一抢而空也就可以理解了。假如换做第二个人,即便是你带来的项目再好,也未必会取得这么好的效果,人格的魅力才是最主要的,而穆国兴则恰恰是具备了这一点。
郝伯德又说道:“花南友和祝铭显在这个时候也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方式,利用他们担任的半官方职务,千方百计的把陆寒凯排挤在外,不仅安江市那五大建设项目,就是广南省的招商引资项目他们也不让陆寒凯参加。由于种种原因,花南友和祝铭显的目的达到了,根据我们当时的估算,广南省当时的招商引资项目,大约只为安江市老板们手里百分之五十的资金找到了投资方向,剩下的资金依然留在他们的手里。”
穆国兴明白了,看来花南友和祝铭显,也是利用他们和自己良好的私人关系做到了这一点,而其他的干部也看在穆国兴和这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而有意的在照顾他们。从这一方面就可以说明,要想真正做到出于公心这一点,还是非常困难的,人都是感情动物,有时候人情会大于一切的,更何况这种没有违反原则的人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