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黄河秘闻录陈一魁身份 > 第十三章 阳庙(第2页)

第十三章 阳庙(第2页)

“就因为阳庙村里,住着一个人。”

沙千说,阳庙村名不见经传,村里大半都是以滩地为生的农民,不过,阳庙村有个姓吴的人,叫做吴老智,就因为这个人,在沙匪旁门横行的河滩上,阳庙村算得上是小小一方净土。

三十六旁门,沙帮,沙匪,金窑,这些在河滩混生活的江湖人其实忌讳很多,因为平时做的亏心事多了,唯恐遭报应,所以对神神鬼鬼那些门道,都避而远之。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不成文的规矩,无论三十六旁门,还是打家劫舍的沙匪,他们奉行三不惹。

一不惹仵作,二不惹砍头匠(刽子手),三不惹一撮毛,所谓的一撮毛,是河滩上的土话,意思就是办白事的时候,在棺材面前撒纸钱引路的人,,这三种人平生接触的死人太多,阴气很重,旁门的人觉得这号人肯定阴魂缠身,惹了他们,很可能是给自己惹不干净的东西,行走江湖的时候,能避开就避开,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和这些人发生冲突。

阳庙村的吴老智,年轻的时候就在河南武陟县衙门里头当砍头匠,做了整整四十年,六十多岁告老还乡,回到阳庙老家养老。四十年砍头匠,亲手杀过的人,连吴老智自己也记不清楚了。

旁门的人有旁门的理解,村里人有村里人的见识,阳庙的人倒不觉得吴老智阴气缠身,反而认为他杀气很重,连鬼都不敢近身。自从吴老智告老还乡之后,河滩的沙匪平时打劫都是绕着阳庙走的。

“九弟,明白了吧,有这个人在,药神庙的人不敢那么放肆,真的碰见事了,咱们也有个转寰的余地,走吧,进村。”

沙千当时来阳庙的时候还是二月,天寒地冻,此刻一进村,就觉得阳庙好像是变了样子。阳庙临近河滩,地势很低,汛期已经过去了,但是被淹的地方水还没有干,整个村子连同周围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泡子,村里人靠滩地吃饭,趁着汛期一过,马上去疏通滩地上的积水,一村人忙的不可开交。

我们进村之后,沙千去找了以前认识的熟人,对方倒是很热情,只不过大伙儿都在干活,顾不上招呼我们。我和沙千不好意思白吃白住,也拿着工具帮村里人劳作。反正一群人浑身泥水的混在一起,外人也分辨不出。

那块灵心血玉其实没有传说中那样脱胎换骨般的神效,但真的相当不凡,身上的力气多的如同用不完,这些许农活丝毫不费力气。乡下人朴实,见到干活肯出力的人就打心眼里喜欢,在村里干了两天,慢慢和一些人也混熟了。

村子里的滩地大部分都在东南角,已经清理疏通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一个差不多方圆三丈左右的水洼,积着半人深的水,第三天的时候,村里的老弱妇孺都回去做杂务,剩下些精壮男人,把这个水洼一平,就算没事了。

对付这种水泡子,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挖沟把水排出去,要么就直接用泥沙把水洼填平。村里人想着,即便把水排出去,水洼留下的坑还是得填起来,所以大伙就选了第二个法子,从别处移来泥沙,朝水洼里倒。

泥沙是用大车拉过来的,满满两大车泥沙倒进去,拉车的人正想带着空车离开,方圆两三丈的水洼下,突然像是什么东西炸了,轰的一下子卷起了一片泥浆和水花。我们都站在水洼边儿,冷不防被泼了一身。

“噗噗……晦气……”沙千拼命吐着溅进嘴里的沙子:“等会还让不让人吃饭了……”

哗啦呼啦……

我们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水洼里浑浊的水开始不停的翻滚,咕嘟嘟冒着气泡,仿佛水全都沸腾了。旁边有两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看见事情来的奇怪,就想伸手去试试,看看水洼里的水,是否真的变热了。

“不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匆忙喊住两个年轻人,这些老人在河滩活了一辈子,可能一生都平凡无奇,但他们的经验比任何人都丰富,见的也比任何人都要多:“水洼下头,有东西要上来了!”

黄河每年泛滥,洪水覆盖的地方在水退之后,总会留下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谁也说不清楚这些东西是洪水从别的地方冲过来的,还是从河底卷上来的。有些东西年头很久了,斑斑驳驳,带着一股难言的邪气,旁门还有沙帮把这些东西贩运到开封和洛阳,再转运至北京苏州,时常都有因为老物件引发的怪事流传出来。

所以说,基本上能在大水退去之后留下的东西,都是些了不得的玩意儿。

咕嘟嘟……

一群人都被老人的话给震住了,各自退后了几步,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水洼。水洼里的水冒着淡淡的白气,翻滚了片刻之后,水位仿佛就低了一些,好像里头的水渗入了地层。

水渗的很快,一转眼的功夫,清水全都溜走了,剩下黏糊糊的一大滩泥浆。

“二叔!那是个啥物件?”有年轻人眼力好,在一滩泥浆里头真的看到了什么东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